法律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应完善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修正后的婚姻法所确立的一项新的离婚救济制度。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确立,让无过错配偶一方在离婚时得到物质上的补偿,充分体现了婚姻法对受害一方的关注和保护。为了使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能更充分地发挥填补精神损害、抚慰受害方、填补财产损失、制裁过错方的作用,尚需进一步地补充和完善。

  1.离婚损害赔偿的主体范围应当扩大。在离婚损害赔偿的情形下,第三者能否成为离婚损害赔偿的义务主体,婚姻法中没有明确说明。第三者究竟应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呢﹖一是从侵权责任的特点来看,第三者同有过错配偶实际上是实施了共同侵权的行为。作为被侵权人,其当然可以向两个侵权人主张损害赔偿;而第三者既然实施了侵权行为,就应当同过错配偶共同承担赔偿的连带责任,除非其在主观上没有过错而不符合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二是从社会效果来看,要求第三者进行赔偿体现了法律惩罚功能,对受害方进行了补偿和抚慰,伸张了社会正义。因此,笔者建议,应从立法上确立受害方对第三者提出离婚损害赔偿,从而更好地保护无过错方,体现法律的社会价值。

  2.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定情形应当增加。离婚损害赔偿的立法目的是为了制裁重大的侵害婚姻关系的行为并对受害方进行补偿,而对于一般的过错行为则将之付诸道德调整,法律不予干预。但重大的侵害行为不限于婚姻法第四十六条列举的四种情形(即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比如,一是通奸生子。配偶一方与他人偶然通奸并生子,并由于该孩子的存在而引起家庭的不宁、夫妻感情的不和、财产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另一方配偶所遭受的精神痛苦往往可能比配偶与他人同居的情形更甚,其遭受的财产损失也可能更大,特别是在配偶一方将另一方与他人通奸所生之子当做亲生孩子抚养多年的情形下,受害的一方亦应当得到物质赔偿和精神赔偿。二是习惯性多次多人通奸行为,如长期嫖娼行为。虽然每一次都是偶然行为,算不上重婚或同居,但在这样的情形下,另一方也会遭受长期巨大的精神痛苦。当另一方因此而产生精神病的临床症状或因此感染性疾病时,亦应当得到物质赔偿和精神赔偿。三是配偶一方因同性恋长期与一同性保持婚外同居关系,受害的一方亦应当得到物质赔偿和精神赔偿。因此,笔者建议在婚姻法第四十六条添加一款:其他重大侵害行为。这样,赋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便于对个案的正确处理,从而更好地保护离婚无过错一方的合法权益,也使得婚姻法第四十六条所规定的立法精神得以正确贯彻实施。

  3.完善离婚损害赔偿的取证途径。婚姻法规定了夫妻一方有法定的严重过错时,另一方有请求赔偿的权利。但在没有正当途径获取证据的情况下,不少当事人会采取违法的、侵犯他人权益的方式采集证据。这很容易激化矛盾,引起社会的不安定。因此,法律应对从什么途径获取的证据才能作为法定证据使用作出明确规定,并有效遏制因获取证据而引发的“捉奸”、拍裸照等违法行为的泛滥。

  何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