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游免责协议有效吗
合同的订立又称缔约,是合同双方动态行为和静态协议的统一,它既包括缔约各方在达成协议之前接触和洽谈的整个动态的过程,也包括双方达成合意、确定合同的主要条款或者合同的条款之后所形成的协议。合同一般都是双方的法律行为,只有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才能成立,也就是说订立合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论以何种方式订立协议都必须经过要约和承诺这两个阶段。
责任是根据过错、过失来追究的,只要组织方存在过错或过失,责任还是要承担的。
正确的做法是预先“告知”途中可能的问题点,对不适合旅行的进行劝退;途中注意关心和对面临的问题及时提醒,意外事发及时抢救联系救护的,组织方已经尽了应尽、可尽的义务,在无过错过失的情况下发生意外法律上是没有责任的,必要情况下买一份旅游保险。
现在有争议的是合同法规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要注意其中的“造成”方才是真正的责任人,而不是主观规定任何组织方都是责任人(注意,旅行社旅行和单位活动是不一样的,单位活动是非营利性活动)。比如途中脱单行为,旅行社来讲必须签署终止随同原旅行社旅游的声明书,而单位就不必说了,单位在告知安全问题即可。满足上述处理的,还是不能追究法律责任的,因为不论旅行社还是单位,都不是“造成”人身伤害方,更不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问题,不具备追究责任的条件。
几乎所有自助游的组织者都会在发帖时附上一个免责声明,表明跟帖者是自愿参与,责任自负,以此来免除“后顾之忧”,这就是“驴友”们常说的“生死状”。由于组织者提供的大多是无偿服务,所以参与者也不会过多计较,对这样的条款一般都会欣然接受。而实际上,这样的条款并不能真的一“帖”就完全免责。在自发召集的AA制出游方式中,由于组织形式决定了成员对组织者不具有接受服务和依附关系,事前的免责条款具有一定的警示效力。但成员之间约定实施的是一项危险活动,彼此间设定了互助的义务,当活动过程中成员间违背互助义务的宗旨时,免责条款就不管用了。而且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涉及人身伤害的免责条款不受法律保护。由此可见,即使签订了“生死状”,组织者也要履行自己的风险提示义务,在危难时,全体“驴友”间也要履行力所能及的相互救助义务。否则,一旦出现意外,就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六条
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一)造成对方人身损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七条
合同不生效、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