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编制纲要
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关爱生命,坚持不懈地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实施,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明确了企业主要负责人和从业人员的安全责任以及作业现场、安全设备、安全管理、事故防范和应急措施的要求,以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有序进行。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涵盖内容多,本编制纲要主要是针对一般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编制说明(建筑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已有专门编制纲要)。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适合本单位的编制内容,便于实施。
本编制纲要起草参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北京市安监局“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指导书”及有关企业安全手册有关内容,涉及内容只是企业主体责任的一部分,各生产经营单位应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并不断细化、充实和完善,逐步提高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使企业安全、健康发展。
目录
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机构建设┈┈┈┈┈┈┈3
1、管理机构在结构上的基本要求┈┈┈┈┈┈┈┈3
2、管理机构的活动内容┈┈┈┈┈┈┈┈┈┈┈4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5
1、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编制原则┈┈┈┈┈┈┈┈┈5
2、管理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5
3、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8
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12
1、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12
2、安全生产检查制度┈┈┈┈┈┈┈┈┈┈┈┈┈13
3、安全生产奖惩制度┈┈┈┈┈┈┈┈┈┈┈┈┈14
4、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14
5、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制度┈┈┈┈┈┈┈┈┈┈┈15
6、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15
7、危险作业管理制度┈┈┈┈┈┈┈┈┈┈┈┈┈16
四、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17
五、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与演练┈┈┈┈┈┈┈┈┈18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编制纲要
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机构(组织保障制度)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生产经营单位的组织保证,是企业依法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基本要求。
(一)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要求:
1、建筑施工单位、非煤矿山企业、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员。
2、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
1)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上的生产经营单位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员。
2)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生产经营单位应配备专职安全员或兼职安全员。
3)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少且规模较小,应设置兼职安全员或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管理服务。
3、管理机构的基本形式
(二)管理机构的活动内容及要求
1、制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计划、目标和任务。
2、研究、分析总结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形势。
3、拟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标准。
4、组织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工作。
5、组织处理企业的工伤事故。
6、将企业的安全生产投入落到实处。
7、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活动。
8、确定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危险场所的监控与整改工作。
(三)必备资料
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构成图。
2、机构成员的安全管理职责。
3、机构例会制度。
4、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记录。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各级领导干部对安全生产工作应负的责任和各级工程技术人员、职能科室人员及全体职工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安全生产应负的责任。
(一)编制原则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明确各级领导和各职能科室的安全生产工作责任。
2、生产经营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实现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责。
3、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每名职工都必须制定本岗位安全责任履行安全职责,实现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管理部门的岗位责任制
1、生产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
①编制和落实生产计划,要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
②改善职工劳动条件和消除事故隐患并负责督导检查。
③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不安全因素或事故时,要果断采取处理措施,并立即报告主管领导和主管部门,发现职工违反安全生产制度及操作规程,应立即制止。
④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⑤生产调度会议应有安全生产方面内容,并定期分析安全生产情况。
⑥参加单位安全检查并提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及时报主管部门。
⑦参与事故的调查处理。
2、办公室安全职责
①落实安全生产会议并做好会议记录,做好有关资料的保管、留存和传达工作。
②组织并检查单位值班制度的落实情况。
③负责制定、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并组织年终考核。
3、安全科安全生产职责
①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北京市安全生产工作的法律、法规,落实安全监管部门及本单位相关规定。
②制定并执行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工作计划。
③组织单位的安全生产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制止,同时上报主管领导处理。
④负责新入厂职工“三级教育”中的厂级教育,并督促检查车间、班组安全教育情况,负责填写三级教育卡。
⑤负责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对特种作业证的复印件进行归档。
⑥负责工伤事故的调查处理及资料的归档。
⑦负责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与演练工作。
⑧负责拟定发放职工劳动保护用品,监督职工使用情况。
4、机修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
①负责制定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检查监督职工的操作是否规范。
②负责单位特种设备的检查,审验及备案。
③新型设备(包括自制设备)必须符合安全要求,负责投产前的鉴定和验收工作。
④负责手持电动工具的年检,保证一机一漏保,并监督检查使用情况。
5、财务部门安全生产职责
①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比例提取每年安全生产经营和劳动保险费用,监督专项经费的使用。
②负责按规定拨付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和宣传费用。
6、技术部门安全生产职责
①负责单位职工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安全生产教育。
②负责单位生产流程的安全资料及安全设施的整改。
③负责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配方的安全标准及安全操作规程。
④参加单位工伤事故的调查与分析。
7、安全保卫部门安全生产职责
①建立安全保卫制度和人员进出厂登记制度。
②负责本单位重大危险部位的保卫工作。
③参加事故救援,负责安全救护设备的维护与登记备案工作。
(三)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岗位责任制
(1)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的概念
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是指对生产经营活动具有指挥权、决策权的人,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依法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2)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包括:
①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厂长(经理)。
②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
③个人独资企业的企业负责人。
④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上登记的负责人。
⑤其他类型的主要负责人。
(3)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岗位责任制
①建立、健全并督促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②组织制定并督促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③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④定期主持研究安全生产问题。
⑤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⑥组织制定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⑦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2、主管安全生产副厂长(副经理)安全职责。
①协助总经理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对本单位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
②认真组织好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生产安全工作,负责研究协调处理有关安全生产问题。
③负责安排编制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措施计划并组织实施。
④负责对本单位干部、职工的安全教育的监督、检查与考核。
⑤组织安全生产检查、落实整改措施及经费的使用。
⑥组织落实事故隐患的整改工作,确保安全生产。
3、其它副厂长(副经理)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①根据本单位职责分工对主管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人员领导责任。
②做好分管部门安全教育工作。
③负责督促检查分管部门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和事故隐患的排查与消除。
④负责落实安全技术部门的安全技术措施。
⑤负责检查分管部门的设备、设施的维修工作,严格控制危险部位动火操作,组织完成分管部门安全生产计划的落实。
4、工程师的安全生产职责
①认真贯彻落实安全技术标准和要求,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和技术管理方面负主要责任。
②负责本单位安全技术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③负责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管理,防止发生因设备缺陷而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④负责本单位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新配方、新材料的安全生产交底、指导工作。
⑤负责组织查清生产安全事故的技术原因,做好防止重复发生同类事故的技术措施。
5、车间主任(分公司经理)岗位责任制
①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对本部门的职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负全面责任。
②定期研究分析本部门的安全生产情况,制定事故隐患排查,解决办法。
③组织并参加本部门的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④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对新入厂职工、转岗职工进行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及三级教育中的车间教育内容。
⑤及时发现、纠正、处理违章操作行为。
⑥负责本部门生产流程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整改措施,监督班组长岗位责任制的落实。
⑦发生工伤事故,立即组织抢救,保护现场,及时上报安全主管部门,采取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漫延。
⑧负责监督检查职工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情况。
6、班组长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①负责领导本班组职工严格执行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本班组职工的生产安全。
②负责落实本班组职工“三级教育”中的班组教育内容,对新上岗的职工要做好安全技术交底,严格岗位责任制的落实。
③对违反操作规程的职工有权制止,对查出的事故隐患要立即采取措施。
④负责本班组设备、设施的安全巡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⑤发现工伤事故应立即上报,并立即采取措施保护现场。
7、职工安全生产职责
①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违章作业,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②正确操作,精心维护和使用设备。
③及时、正确判断和处理各种事故苗头,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
④正确使用各种防护用品和灭火器材。
⑤积极参加各种安全活动,岗位练兵和事故预案演练。
⑥有权拒绝违章作业指挥,有权向上级报告违章作业行为,有权向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本单位的重大事故隐患和生产安全事故。
⑦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特种作业证件上岗,无证人员不准进行操作。
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根据其自身的生产经营范围、作业危险程度、工作性质及其具体工作内容的不同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有针对性的规定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保障安全生产的工作运行制度,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标准。本节只介绍制度的编制框架和主要内容。特殊或专项作业项目的安全生产制度,各企业可结合自身要求加以制定。
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①为确保安全生产,增强本单位职工安全生产知识,各部门要结合中心工作,应用广播、版报、安全课等形式,积极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教育。
②凡新入厂的管理人员和职工,必须接受厂级、车间、班级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后方可上岗,有关部门做好三级教育卡的备案记录工作。
③转岗职工、重新上岗职工的安全教育由车间主任完成。
④特种作业人员在上岗前必须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持有关部门颁发的有效证件方可上岗。
⑤所有授课人员应作好教育记录,保证教育内容和时间符合法律规定,受教育人接受教育后应签字确认。
⑥凡发生工伤事故后,主管部门要根据事故原因对职工进行教育。
⑦安全生产教育后,由安全科或主管领导将授课及考试资料归档。
2、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①本单位安全科应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检查对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制度的落实、安全教育培训、重大危险源及重要危险部位,结合季节变化开展季节性检查、排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②各车间每周进行了一次安全生产检查,主要检查机器设备、设施的安全生产状况,排查事项隐患。
③班组每日进行了一次安全生产检查,主要检查职工是否遵守操作规程,是否按规定佩带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纠正违章现象。
④单位专职、兼职安全员定时巡检及时发现事故隐患。
⑤所有检查结果要有记录,对检查出的隐患或违反规定的行为应及时上报,立即排除。
各生产经营单位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在编制检查制度中,应列出工作现场的检查重点内容,以及谁去检查,什么时间检查,检查后怎么消除等内容。
3、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的编制应结合本单位不同岗位而定,应找出各岗位易发生的违反规定、违反标准、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找出各部门及单位领导在岗位责任制中易发生违反规定的范围。根据情节轻重制定出单位的处罚标准,奖励的有关条款。可依照以下内容确定奖励标准:
①对安全生产管理有突出贡献的。
②发现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的。
③拒绝或举报违章作业的。
④在发生事故中抢险救灾做出突出贡献的
奖惩制度的奖励、惩处的实施由谁来决定,在制度中应予以明确。
4、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处理制度
①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立即上报上级安全部门,主管部门根据事故情况上报有关部门处理。
②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部门或个人要保护好现场,不得将事故现场随意变动或恢复。
③发生事故部门或事故当事人要积极协助调查分析,不得隐瞒事故真相。
④对发生事故的各类工伤事故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接受教育,提出处理意见,建立防范措施。
另外应将对违反操作规程、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所造成的事故,按照事故大小对责任人的行政、经济处罚标准作为条款编入制度中。
对职工的工伤保险、休假等规定条款编入制度中。
5、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为确保企业生产的安全进行,保护职工的人身安全与健康,对在职职工按不同工种的劳动防护要求,确定发放标准。
编制条款:
①要明确发放防护用品名称、使用年限和发放部门。
②明确个人防护用品的标准和范围。
③明确个人防护用品的采购部门及质量保障要求。
④明确回收的时限和负责部门。
⑤明确丢失或损坏的处理标准和补发条款。
⑥明确职工使用防护用品的要求。
以上条款各生产经营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编制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6、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的编制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对设备的选购要满足安全技术要求。
②设备的维护、保养、时限和方法。
③设备应具有可靠的安全防护装置。
④明确设备的危险部位和维修措施。
⑤对设备的安全检查的时限和内容。
⑥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持证要求。
⑦设备异常情况的紧急处置措施。
不同的设备应有不同的标准与要求,在编制设备管理制度时应结合单位设备状况,在制度中做出具体要求。
7、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危险作业一般包括:吊装作业、动土作业、拆除作业、动火作业、高处作业、密闭空间作业、焊接与切割作业、电器设备使用、厂内机动车辆作业、手持电动工具作业等。
危险作业管理制度的编制应明确以下内容:
①本单位危险作业的批准部门和批准程序。
②现场保护措施。
③明确责任人、现场指挥员、现场操作人员、现场救护(防护)人员。
④明确操作人员需持有的特种作业证件。
⑤明确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用品。
⑥明确要做好的现场记录。
四、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操作规程是职工操作机械和调整仪器仪表以及从事其他作业时必须遵守的程序和注意事项。
各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机械设备种类和台数,实行一机一操作规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不同设备有不同要求,请按使用说明书、国家或行业标准、安全管理规程有关的检测、检验技术标准规范编制。
1、开动设备接通电源之前,应清理工作现场,仔细检查各种手柄位置是否正确、灵活,安全装置是否齐全。
2开动设备前,应先检查油池,油箱中的油量是否充足,油路是否畅通并按润滑图表卡进行润滑工作。
3、变速时,各变速手柄必须转换到指定位置。
4、工件必须装卡牢固,以免松动甩出造成事故。
5、已卡紧的工件不得再行敲打校正,以免影响设备精度。
6、要经常保持润滑工具及润滑系统的清洁,不得敞开油箱盖,以免灰尘铁屑等杂物进入。
7、开动设备时必须盖好电器箱盖不允许有活物、水、油等进入电机或电器装置内。
8、设备外露基准面或滑动面上不准堆放工具、产品等以及碰伤设备,影响设备情况。
9、严禁超性能、超负荷使用设备。
10、采取自动控制时,首先要调整好限位装置,以免超越行程造成事故。
11、设备运转时操作者不得离开工作岗位,并要经常检查各部位有无异常(异声、异味、发热、振动等)发现故障应立即停止操作,及时排除,凡属操作者不能排除的故障,应及时通知维修人员排除。
12、操作者离开设备或装卸工件对设备进行调整、清洁或润滑时,都应切断电源。
13、不得拆除设备上的安全防护装置。
14、调整或维修设备时,要正确使用拆卸工具,严禁乱敲乱拆。
15、人员注意力要集中,个人防护用品正确使用等要符合要求,站立位置要安全。
16、特殊危险物品的安全要求等。
五、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与演练
(一)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应急救援预案又称应急计划,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和方案。
1、对事故应急预案要求的主要方面。
①组织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法定职责。
②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备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
③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情况应该依法报有关部门备案。④告知员工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主要内容要素
①总则部分,即将应急救援预案作概括性的说明。
②本单位的基本情况、场地、设备、人员、产品、材料等要素。
③制定预案的目的,基本原则,明确制定预案的依据和预案的管理要求。
④对本单位进行应急分析包括本单位危险源情况,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周边的影响范围(影响半径距离),要确定所需要的应急资源,比如,周边的应急力量及应急物资的准备,应急力量的分布,应急信息的传递等。
⑤本单位的应急组织及权限划分,单位的应急队伍的建设,人员培训等。
⑥应急响应的核心功能和任务在预案中必须编制。接警与通知,指挥与控制,报告,通讯,周边人员的疏散对安置伤员的救护,事故的抢险的措施、方法等要素,这些核心要素必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需要在预案中详细列出完成各项功能的任务、流程,操作方法,通俗地说,就是做什么,由谁来做,怎么做,相互之间的联系措施等。
⑦现场恢复
现场恢复就应急过程来说意味着应急抢险工作的结束,进入到将现场恢复到基本稳定状态的工作阶段。
3、应急救援预案的支持附件
①单位危险源或危险部位分布图。
②应急机构,应急救援人员的组织图,通信联系表。
③上一级应急救援通信联系表。
④应急指挥图。
⑤应急设备、物资一览表。
⑥应急专家名录,通信表。
⑦应急物资设备各供应企业通讯表。
(二)应急演练
应急演练是针对应急预案而进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在应急演练工作做出了详细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应按时间,程序,内容做出详细演练方案,通过演练,拟达到检验、充实、修改预案的目的,达到检验、锻炼救援队伍的目的。达到检验救援程序,物资准备的目的,做到万无一失,一旦事故发生,启动预案,使救援工作有序、安全,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