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违规借给山东高速3000万元”事件始末
3000万元对交通部来说不是大数目,但这笔“小”钱一个月前引起的风波如今尚未平息。
6月25日,国家审计署署长李金华在《关于200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1999年,审计署曾查出交通部违规借给山东某公司3000万元资金的问题。按照审计决定的要求,该部虽于2000年将资金收回,但2002年又继续将等额资金以同样方式借给同一公司。
审计署将交通部的这一违规称为“边纠边犯”。但山东这家企业的名字,报告没有提及。为什么交通部已将收回的资金又借出去呢?这笔数额并不算大的资金的用途有何隐情?
交通部:解决离退休干部资金缺口
交通部对此显然不愿多说。本报记者多次致电交通部财政司相关领导,对方谨慎的说法是:这个问题交通部很重视,资金已经于4月份收回,进一步的处理决定部里正在商量,会直接报审计署和人大。
“这是交通部离退休干部局利用‘自有资金’投资导致违规。”一位已退休的原交通部官员告诉记者。这位退休官员回忆说,“我不清楚这笔资金到底投到山东哪家公司了,以前好像听说他们投过黑龙江的龙运集团和河南的宇通集团。”
交通部离退休干部局党委书记王玉臣说,审计报告中所提的这笔资金确实是交通部离退休干部局投出的,这家“山东某公司”指的是“山东高速下面的一家公司”。王否认了“以前投过黑龙江的龙运集团和河南的宇通集团”的说法,“可能是部里其他部门投的,离退休干部局没有投过。”
说起这笔资金被查,王玉臣感到很是委屈:“我们只是想为离退休干部多争取一点福利。现在很多单位都存在离退休干部资金缺口的问题,只不过是通过不同的方式解决而已。”王说,这笔钱原是交通部留给他们专款专用的自有资金,将这笔钱拿出去,是为了增加一些收益,以弥补离退休干部资金的不足。
“放在银行里利息有限,不如把它盘活做一些事情,又可以有更多收益。不知道为什么就违规了?”一位已退休的原交通部官员认为这种投资是很合理的。
“到底算不算违规,我们还在和审计署商量。”交通部财政司的一位官员对记者说。
颇有意味地是,在6月25日的李金华署长的审计报告提交后,交通部于7月7日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清理小金库和银行账户工作的通知》,通知称,“从清理检查工作和审计部门对部属单位审计中发现,(部属各单位)仍有一些单位存在顶风违纪,截留、隐匿各项收入、私设小金库和账外账的问题”。
通知还称,清理小金库和账外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加强廉政建设,规范经济秩序,完善财务监督,防止收入流失,遏制消费基金非正常增长,铲除贪污、腐败温床的一项重要措施”。
山东省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是国有独资大型企业,资产达580亿人民币,负责对山东境内所有已建成和将要建成的高速公路及中国证监会批准上市的路桥公司实行统一贷款、统一建设、统一经营、统一还贷、统一纳税,公司下设鲁东、鲁西、鲁南分公司和信息管理总中心、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山东基建股份有限公司(600350·SH)。山东高速拥有的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2260公里,占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1/7。
但那3000万元的资金具体投向山东高速下属的哪家公司则不得而知。
据国家审计署行政事业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透露,交通部借出去的这笔资金,1999年的协议中规定了固定回报率,高于同期的银行存款利息,至于2002年的回报到底怎样计算,协议没有明确规定。但这种说法没得到相关部门的证实。
审计署:财政资金统一纳入预算
“中央部门的资金来源,不管是预算内还是预算外,都是财政资金,没有什么‘自有资金’是可以邮各部门随便用的。”国家审计署行政事业司的一位官员明确说,交通部这笔资金正如审计报告所称,是“边纠边犯”的违规行为,所谓“自有资金”,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说法。
之所以会造成一些部门认为某些资金是“自有资金”,这位官员认为,主要是因为某些部门认为拨下来了的钱就属于它了,将一些财政结余归为己有,不再纳入财政预算内。而这种做法,从财政制度来说,是违规的。“我们今后应该努力将这些资金纳入到预算内,绝对不能让它们成为被随意支配的‘自有资金’。”这位官员说。
具体到交通部的这笔资金,这位官员说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
20世纪90年代初到1998年,我国曾经提倡财政资金的“升值”和“造血功能”,实行财政资金有偿使用的“财政周转资金”制度。但是实行粗放式的财政资金使用,不是实行项目审批制,而是实行基数制,即每年财政下拨款数不是根据具体项目所需,而是在一定的基数上往上增加。这样,预算外资金较多,部门权力比较大,使用不透明,有的用在项目上,有的并没有用在项目上,而是被挪做它用,有些资金结存了下来,这样就形成了包括交通部这笔资金在内的一些小金库等各种不规范资金。
1998年12月,财政部出台《整顿财政周转金方案》,对全国财政周转金进行全面整顿,宣布各级政府一律不许再贷出财政周转金,同时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对已到期的周转金借款积极清收,清理了一批这样的资金,加强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但还有一批资金由于种种原因留存了下来,例如交通部的这笔资金。
自1998年以来,我国财政部门着力推出一系列公共收支改革,部门预算改革全面推行,从2000年开始,中央一级预算单位都编制了部门预算,许多省、市级政府部门也开始试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已在几十个中央部门进行试点,对行政性收费也开始实行统一管理,这种计划外的不规范资金越来越少。
上述审计署行政事业司的官员认为,交通部作为国家机关,在政企分开之后,作为投资主体将本不应属于自己支配的资金借给企业,以获取投资收益,这是明显违规的行为。“国家部门如果都像这样作为投资主体随意进行金融信贷业务,那我们国家的金融市场岂不是乱了套?”这位官员说。
据知情的官员透露,审计署在2000年初次查到这笔资金违规时,考虑到既得利益已经形成,如果原来的受益方交通部离退休干部局缺了这笔资金,很多事情没法办,国家审计署并没有将它没收,只是要求交通部将其纳入预算内使用。
但事实是,如果将这笔资金上缴财政,经过合法程序,按预算内资金拨款,很可能它就不能再发放到交通部离退休干部身上。
“如果这个资金上缴了中央财政,肯定会返还给交通部,至于能不能用到离退休干部身上,那要看是否合乎国家规定的离退休干部待遇。如果符合肯定没问题,但是如果超标准超范围肯定是不行的,很可能就要用到交通建设方面去了。”上述审计署官员说。
正是在“超标准超范围”上,引出了这笔资金背后深层的矛盾。
各有各的招
我国离退休干部的待遇分为两种:一是称为离休人员的待遇,这是我国一个特定的群体,这些人员有一个特定的称谓“老干部”,特指我国1949年9月30号之前参加革命的、享受供给制的干部,这些离休人员从工作中退下后完全按照在职时的待遇,每年中央还有500元(后来加到800元)的特别资金,各单位一般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再补贴一些资金;二是普通的退休干部,只有自己的退休金和一些规定的福利,以及在事实上由各单位以各种名义投入的补贴资金。
国家按人数和职位拨给各部委的资金是相同的,但是在实际中,各单位还给予离退休干部的不同补贴。
建设部老干部局一位工作人员说,现在的离休干部经费还都是按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制定的标准执行,已经很不适应现在的情况,例如健康休养费,规定每个离休干部每年要到外地休养一次,可是每人只有500块钱,哪里够?离休干部去世了,每人只有800块钱的安葬费,买个骨灰盒都不够!种种资金缺口只有向部里要。建设部财务司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建设部由计财司专门给予离休干部一部分的资金补贴。
“各部门的离退休干部待遇很不一样,是因为历史造成的。”一位审计署官员说,审计署由于历史上没有下属企业,不介入经营性的活动,在离退休干部这一块是没有任何预算外资金的。
“我们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算中等的。”民政部老干部局的一位官员这样概括民政部离退休干部资金的情况。她透露,有的部委给一个招待所让老干部局经营,有些则从相关企业找来一些资金等。
“创收手法不一样,各有各的高招。”交通部离退休干部局一位官员用一句话概括了各部委老干部资金的来源。几位交通部退休干部都表示,交通部离退休管理局的工作做得很好,对老干部很关心,相关资金也没有紧张的感觉。
按照国家标准,离退休干部资金由国家统一发放,似乎不存在缺口问题。而据专门研究过我国离退休干部制度的国家行政科研所华拂晨介绍,事实上,至少有两块的离退休干部资金是目前国家统一发放的资金所没法满足的:一是离退休干部的活动经费,这一块国家给予离休干部的资金是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标准来执行,在今天显然不够用,而退休干部则根本没有;二是由于我们国家工资标准过低,一些单位通常会通过各种方式在内部进行补贴,这笔资金从哪里来也是个问题,各部委离退休干部有的每人年补贴达1万多元,有的不过几百元。
这些资金的缺口使各部委不得不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各种方法进行补贴,包括一些非正常的方式。而一些非正常手段由于其不透明性,又常常伴随着种种违规甚至是违法的内幕,这几乎成了一个悖论。这也难怪交通部离退休干部局党委书记王玉臣一再对记者表示:我们也是没办法啊!
华拂晨表示,有关部门正在考虑解决这一问题,未来的趋势肯定是公开透明的,但是目前来看,还很难解决。
据审计署的官员透露,国家审计署正在对审计报告中涉及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理,预计11月份可以处理完毕。而关于交通部这笔违规资金的处理目前尚未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