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查处M区“招商引税”问题前后

  为了谋取地方利益,某区政府严重违反国务院规定,通过税收返还的形式进行“招商引税”,不但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而且使国家税收遭受2亿多元的损失。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审计揭露,国务院领导作出重要批示。

  2003年6月25日,李金华审计长在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作《关于200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时,对此事进行了披露:“有一些地方政府从本地利益出发,越权开政策口子。如某区政府违规自定‘招商引税’政策,采取将部分税款返还给纳税人和中介人的办法,吸引区外企业到区内注册,造成国家财政资金大量流失……”

  发现蛛丝马迹

  抓住线索不放

  2002年11月,北国M区。天上正纷纷扬扬地飘着大片的雪花,这是一场几十年未遇的大雪,大地一片银妆素裹。此时虽然天寒地冻,但是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的审计人员对M区的国税审计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审计人员通过检索分析下载的国税局税收征管电子数据,发现登记开业数据库(DJKYK)中记录的大量不同企业,却注册在同一工商地址,使用相同的办公电话。难道是电子数据录入错误?为谨慎起见,审计人员抽查了部分企业纸质开业登记资料,结果还是一样,并且发现很多企业注册纳税地址在M区而经营地址却在市内。通过计算机分类检索进一步发现:154户企业的工商地址均在“M区新桥南大街44号”,92户企业的工商地址均在“M区军庄镇政府院内”,66户企业的工商地址均在“M区军响乡政府院内”……273户企业的办公电话均为“69846674”,261户企业的办公电话均为“69840820”,252户企业的办公电话均为“69803442”……

  大量企业存在异地纳税现象,这种情况引起了审计人员的困惑:为什么要舍近求远,跑到远离市区的M区去纳税呢,是不是有什么利益可图呢?……一个个问号在审计人员的心中产生。这些问号犹如一团团迷雾,使审计人员觉得其中必有奥妙。

  抽丝剥茧

  “招商引税”浮出水面

  审计组决定从上述企业入手,寻找突破口。经过计算机排序,审计人员选取了纳税大户××图书资料供应中心。在该中心,审计人员发现每份缴款书上均有“M区全程服务办公室”(以下简称“全程办”)的印章,再查阅财务报表,显示近几年每年都有大笔的补贴收入,调阅对应的原始凭证,都是盖有“全程办”印章的M区财政局预算拨款凭证,而且缴纳的税收和财政局给企业拨款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全程办”是个什么机构?区财政局为什么要给企业拨款?是不是对企业缴纳税收的返还?虽然问题又多了几个,但是情况却在渐渐明朗。

  审计组经过分析,基本上认定这是区财政的税收返还行为。但要真正确认,还需要到区财政局甚至区政府进行调查取证,还需要弄清“全程办”到底是个什么机构。

  审计组一方面向办领导和署财政司汇报,一方面跟区政府进行联系。大家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支持,但是区政府却以主管领导工作忙为理由,推脱没有时间和审计人员见面。

  为了不耽误审计时间,审计组决定先从“全程办”入手。经多方调查,得知这是由M区计划委员会、财政局、工商局、地税局、国税局相关人员组成的一个专门机构,目的正是为了给区外企业到区内注册提供“一条龙”服务,“方便”给企业返税。在审计人员从企业取得的证据面前,“全程办”不得不承认事实:区政府为了增加区财政收入,通过财政返还吸引外区企业(以下简称“引税企业”)来M区注册纳税,并根据“引税企业”缴纳的“三税”(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入地方库部分按照一定比例通过财政列支给予返还。而且这一政策是M区政府发文确定的。

  这种做法是国务院明令禁止的。1998年国务院国发第4号文件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在税法明确授予的管理权限之外,擅自更改、调整、变通国家税法和税收政策。2000年国务院国发第2号文件进一步明确规定:对以先征后返或其他减免税手段吸引投资的做法,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坚决予以制止。

  然而M区不仅顶风而上,甚至在2002年,区政府还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出台新的规定继续“完善”引税政策。

  一鼓作气

  查清财政收入损失金额

  由于“招商引税”引来了大量外区企业,税务部门对纳税人很难监管,企业所得税的混库现象较为严重。在2002年实行所得税分享改革以前,企业所得税的入库级次是按照企业的隶属关系来划分的,但是,大批外区企业的涌入使税务部门征管难度加大,中央企业所得税大量混入地方金库。经抽查,仅5户有中央投资的企业,2002年1月1日前混入地方库的中央级企业所得税就达6986万元(其中2000年、2001年两年为4732万元)。

  《审计要情》上报国务院

  领导批示联合查处

  审计组对M区政府“招商引税”情况进行详细剖析,将结果向审计署财政审计司做了汇报,审计署以《审计要情》上报国务院后,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批示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以及M区上级政府彻底清查纠正,堵住税收流失的漏洞。

  M区上级政府对此事高度重视,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在接下来的不到一个月时间里,由M区上级政府法制办、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审计局、工商局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组进行了认真核查、处理。M区“招商引税”政策立即被废止,混库问题也马上进行了纠正。同时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表示,必要时将再次组织专门力量进行抽查,以确保国务院文件的贯彻落实,维护国家税政的统一。

  审计后的思考

  M区政府违反国务院明文规定,以正式文件形式确定返税政策,并且还成立专门日常机构进行返税工作,此种行为尚不多见。“招商引税”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破坏了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违背了统一税政、集中税权的原则。“招商引税”只为谋求地方利益,损害国家利益。从实行“招商引税”政策的M区来看,财政收入是增加了,但是这种收入的增加是以牺牲其他地区利益为代价的。“招商引税”已成为M区的财政支柱,M区引税企业“三税”入地方库比例逐年加大。2002年1-10月,引税企业“三税”入地方库部分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例高达34%。M区财政对“引税”的依赖越来越强。从大的范围看,国家财政收入大量流入了企业的腰包。M区2000年以来国家财政损失2亿多元。

  由于企业缴纳的税收要通过财政列支来进行返还,因此对地方政府而言,这些收入“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其实只是在财政局的账户上充当一个“过客”的角色而已,实际可支配财力并不多。况且这种虚假的繁荣景象容易造成宏观决策的失误。另外税务部门征管难度加大,大批外来企业申领增值税专用发票后长期不申报纳税,造成发票失控,形成潜在的税收流失风险。这次审计引发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思考。

  1、对审计思维方式的思考。在国税审计中,审计组打破惯性思维,心存大局观念,从分析和寻找审计的空白点入手,注意发现重大问题线索。“招商引税”并不是税务部门直接进行退税,而是通过财政列支返还。如果按照以往的惯性思维,这似乎和国税审计并无多大干系,要追究也是财政局和地方政府的责任。但是审计人员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大局出发,敢抓敢管,这正是审计思维方式的创新和拓展。

  2、对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完善财政部门监督的思考。严格依法理财既要加强收入管理,更应该加强支出管理。我国每年的财政预算任务十分繁重艰巨,“招商引税”的做法导致了预算收入的大量流失。强化财政监督,加强对预算执行监管,规范财经秩序刻不容缓。这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方面。

  3、对提高地方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思考。2000年《国务院关于纠正地方自行制定税收先征后返政策的通知》下发后,M区居然在2002年还出台新的规定进行“招商引税”。这一方面说明对地方政府执行国家政策的监督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地方政府依法行政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