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最高法对高利贷说“不”

  民间借贷年利率超过36%以上无效。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向社会通报了《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简称《规定》),对民间借贷行为及主体范围做出了清晰的界定。该司法解释自今年9月1日起施行。

  年利率24%以内受保护

  此次司法解释共计三十三个条文,对“民间借贷”行为及主体范围做出了界定:“本规定所称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利率的规制是民间借贷的核心问题,也是此次司法解释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此《规定》明确:1。借贷双方没有约定利息,或者自然人之间借贷对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无权主张借款人支付借期内利息;2。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有权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但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则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应当被认定无效,借款人有权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3。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4。除借贷双方另有约定的外,借款人可以提前偿还借款,并按照实际借款期间计算利息。

  司法解释中出现了两个数字:24%和36%。对此,专家解释说,年利率的24%是民事法律应予保护的固定利率;24%至36%则作为一个自然债务区,如果要提起诉讼,要求法院保护,法院不会保护,但是如果当事人愿意自动履行,法院也不反对;超过36%则是无效区,这也是对1991年《司法解释》的重大修改,在利率无效的情况下,是可以要求返还的。

  民间借贷合同无效的情形

  司法解释列举了民间借贷合同应当被认定为无效的情形,包括:1。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2。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者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又转贷给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3。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4。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5。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

  网贷平台是否承担担保责任?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按照《规定》内容,借贷双方通过p2p网贷平台形成借贷关系,网络贷款平台的提供者仅提供媒介服务,则不承担担保责任,如果p2p网贷平台的提供者通过网页、广告或者其他媒介明示或者有其他证据证明其为借贷提供担保,根据出借人的请求,人民法院可以判决p2p网贷平台的提供者承担担保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