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不堪忍受“流氓软件”的骚扰

  由于不堪忍受“流氓软件”的骚扰,中国网友自发组成反流氓软件联盟,将制作流氓软件的企业诉诸法律。目前已有十余家企业被告,而列入黑名单的企业有一百三十多家。这一事件成为互联网大会之后最热门的事件。

  流氓软件介于正常软件和病毒之间,它在网络用户不知情的情况,悄悄植入用户电脑,它可能具有正常的功能,如下载、媒体播放等,同时还具有恶意功能,如出弹广告,偷窥用户上网行为等,由于它很难卸载,网友形象地称之为“流氓软件”。

  流氓软件对用户造成的侵害,轻者浪费用户的电脑资源,重者侵犯用户的隐私。据统计,目前中国网友百分之九十九遭受流氓软件的骚扰,其危害已经到了不得不治的阶段。但是,截至到目前,互联网的多个管理部门均未对流氓软件发表意见,而专家们在上海市律师协会的“诉流氓软件法律问题研讨会”上,一致认为流氓软件背后存在法律真空。

  记者采访的一些业内人士表示,时下,对流氓软件的治理,首先应从制定行业标准开始。

  第一,对于什么是“流氓软件”,现在还没有明确的界定。如反流氓软件联盟提出的强行侵入用户电脑,无法卸载,强行弹出广告,偷偷收集用户行为习惯等特点的软件统统称之为流氓软件。杀毒厂商瑞星公司二00五年将流氓软件界定为广告软件、间谍软件、浏览器劫持、行为记录软件、恶意共享软件等。而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黄澄清则不同意流氓软件的称呼,他认为这种软件应该被称为“侵犯网民权益的恶意软件”。

  第二,网友大多寄望于出台相关的法律,从而对制造者进行惩处。但是,互联网的发展大大超前于法律的制定。仅以垃圾邮件为例,用户对垃圾邮件的投诉已有多年,中国互联网协会对垃圾邮件服务器进行封杀也持续了四年,但直到今年三月,相关法律才出台。对于恶意软件,先从行业标准做起,将来有可能渐进向法律层面推荐。

  第三,对互联网进行管理的部门有工商局、新闻出版署、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文化部等,但对于流氓软件的管理,则没有明确的归属。中国互联网协会作为行业组织,既为会员服务,也为政府制定决策服务,因而有可能多了解企业和网民的想法,制定出合理的规范,推动企业的自律。在此之前,互联网协会推动了电子邮件服务管理规范的出台。

  只有对流氓软件行程清晰的界定,才能够精确打击流氓软件,而又不伤及无辜企业的声誉,保护网友的利益。黄澄清表示,中国互联网协会在关注垃圾邮件、网络版权、P2P发展等新问题的同时,现在正打算就流氓软件进行调研,在制定标准的基础上,为网友开发出相应的技术工具;上海的管理部门已经在抓紧时间草拟地方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