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菜研究生的创业路
2月18日,本报摄影版《研究生太原当起卖菜郎》将镜头对准了自主创业的研究生小梁和大学生小权。稿件刊登后,读者反响强烈。昨天,我们再次走近他们,倾听他们的心路历程。
偶然受启发
2008年12月18日,在省城体育西路一间不起眼的临街房里,小梁和小权合作的“好又多生鲜便利店”开业了。按照分工,小权负责接菜。天还不亮,他就起了床,骑着三轮车,消失在夜幕中。到了南屯菜市场,小权开始一家家选菜,哪家的豆角新鲜,哪家的黄瓜刚下秧,哪家的西红柿甜,挑好菜装进筐做了记号后,再推着三轮车回到店里。小梁负责卸车整理蔬菜上货架,每样菜多少钱一斤,他烂熟于心,一切安排停当后,便利店门前就已有来买菜的市民了。
两人赶快开门招呼顾客,忙得不可开交,挑菜、上秤、算钱找零、和顾客寒暄,一阵忙活下来,两人这才开始凑合着吃“早饭”……
记者:便利店生意怎么样?
小梁:还行,已有了一些常客。营业额从开始的每天七八百元增加到现在的每天2000元左右,扣除房租、进货成本、水电费用后能有20%左右的利润,但是前期投资的6万元还没有收回来。
到现在,家人都不知道我们俩开店卖菜的事。6万元的前期投资是我们向朋友借的,他们听说我们要自己创业,都很支持。
记者:为什么不让家里人知道?
小权:担心他们反对。我们俩都来自农村,家里花了很多钱供我们读书,我们毕业了却去卖菜,他们思想上肯定无法接受,还是先瞒着吧。以后店里生意好了,再找机会告诉他们,那时,也许他们会理解。
记者:研究生毕业之后,你从事过其他工作吗?
小梁:毕业之后,我先在内蒙古姐夫开的化工厂里上了半年班,因专业不对口,总感觉学无所用。半年之后,我又回到太原,到农科院卖过一段时间种子,感觉工作平平淡淡。我不想浑浑噩噩地虚度人生,总想干一番事业。
在这之前,我们也讨论过不少项目,比如开公话超市等。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结识了太原开生鲜便利店的老板,在他的启发下,我们想到开一个蔬菜便利店,生活中每个家庭都需要买菜。开蔬菜便利店的另一个理由是,我们老家也有许多乡亲种菜,以后,便利店的规模扩大了,我们还可以帮助乡亲们销售蔬菜。
直叹真辛苦
今年29岁的小权和28岁的小梁都出生在农村,小权是文水县人,小梁是祁县人,两人在文水县刘胡兰中学结识并成为好朋友。小梁是福建农业大学的一名研究生,前年毕业。小权2006年毕业于太原师范学院生物系。
小权毕业后在太原一家有名的老字号食品公司任部门副经理。一个月工资两千多元。小梁从姐夫的化工厂离开后,回到太原先后换过几个工作,但总是不如意。小权和小梁是好朋友,看到小梁因为没有合适的工作,总是飘忽不定,两人决定一起创业。
通过细致的市场调查,小权和小梁确定了蔬菜超市的模式:“以蔬菜为主,还经营水果,附带一些副食,与已有一定规模和名气的便利店差别竞争,争取生存空间。”
记者:感觉卖菜这行有学问么?
小梁:卖菜也有营销学问在里头。除了蔬菜要新鲜、品种要多样、价格要低廉,还要学会琢磨市民的心理,详细记下市民买菜时的意见,下次进货时多注意就能改进。还要用心钻研,多与同行交流,在学习中做大做强。经营好了,我们也会像别的便利店那样,搞加盟连锁化发展,真正把卖菜做成大事业。但目前这只是个想法,现在我们要做的还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走好眼前每一步。
记者:如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很严峻,你们是被迫自主创业的还是主动创业的?
小梁:一半的一半。小权有份固定的工作,而且在一家大型企业已经扎根了,我是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我们俩都属于“折腾型”的,所以,选择了自主创业,找到感兴趣的项目后,自己当老板。
记者:卖菜,只要脑子聪明会算术,即使初中生也能干得了,你俩一个研究生一个大学生卖菜,不觉得大材小用吗?
小梁:我们刚进大学校门时,就业辅导老师就告诉我们,职业没有高低贵贱,创业无所谓“门当户对”。烂纸堆里淘金罐,废品场里有富翁。所以,只要自己感兴趣,认为可以有长足发展的行业,或者瞄准一个还没有人做的项目做大做强,也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学历高,知识多,只是辅助我们对社会有更大层面的理解和认知。
记者:与街头的其他蔬菜摊位相比,你认为你们便利店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小权:跟小商贩比,我们的优势是环境整洁,菜价便宜,最重要的是不缺斤短两;与大超市比,我们的优势是价位低、离家近;同等情况下,我们还比服务。如果有老年人或者带小孩的妇女来买菜,我们还会帮他们送货上门。
记者:开店两个多月,对这行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小梁/小权:三个字,真辛苦!
压力中成长
经过两个月的辛苦打拼,两人创业的激情慢慢消退。在实际经营中,两人也因为分工问题争吵过,后悔过,还差一点就要放弃了。但在创业梦想的感召下,他们又和好并重新上路。
小梁也曾想在自己所熟悉的领域有所作为,可是目前的就业形势不容你去挑三拣四。他觉得现在一无所有,只有力气和闯劲,自主创业可能意味着失败,但宁可去接受磨炼也不愿平庸地让时光从身边溜走。
记者:本报不少读者对你们大学毕业了又去卖菜持不赞同的态度,你怎么看?
小梁:如今,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已经很多,北大学生卖猪肉很多人都知道,2006年郑州市的一名研究生干修鞋,也出了名,赚了钱。我觉得干什么不重要,主要是看你有没有眼光。
记者:你认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小梁:转变观念和头脑灵活,还要有足够毅力坚持下去。
记者:一天做得很辛苦,后悔过吗?
小梁:年轻人创业凭的就是一腔热血,可是真正处理生意中的琐碎事情后,才发现自己太浪漫主义了。有时会觉得后悔,很辛苦还赚不了多少钱。但自主创业就是这样,竞争再残酷、压力再巨大、世俗的看法再刻薄,也必须接受,必须放下架子,干一行钻一行,从外表到心理都“同化”,才可以在这一领域立足。
记者:中间曾想到过放弃,为什么?
小权:小梁曾有机会回老家教书的,但最终还是放弃了。但开店两个月下来,当时意气风发,现在则有了点迷茫困惑。因为没有挣到什么钱,蔬菜店也没有什么大起色。
2月18日,本报摄影版《研究生太原当起卖菜郎》将镜头对准了自主创业的研究生小梁和大学生小权。稿件刊登后,读者反响强烈。昨天,我们再次走近他们,倾听他们的心路历程。
偶然受启发
2008年12月18日,在省城体育西路一间不起眼的临街房里,小梁和小权合作的“好又多生鲜便利店”开业了。按照分工,小权负责接菜。天还不亮,他就起了床,骑着三轮车,消失在夜幕中。到了南屯菜市场,小权开始一家家选菜,哪家的豆角新鲜,哪家的黄瓜刚下秧,哪家的西红柿甜,挑好菜装进筐做了记号后,再推着三轮车回到店里。小梁负责卸车整理蔬菜上货架,每样菜多少钱一斤,他烂熟于心,一切安排停当后,便利店门前就已有来买菜的市民了。
两人赶快开门招呼顾客,忙得不可开交,挑菜、上秤、算钱找零、和顾客寒暄,一阵忙活下来,两人这才开始凑合着吃“早饭”……
记者:便利店生意怎么样?
小梁:还行,已有了一些常客。营业额从开始的每天七八百元增加到现在的每天2000元左右,扣除房租、进货成本、水电费用后能有20%左右的利润,但是前期投资的6万元还没有收回来。
到现在,家人都不知道我们俩开店卖菜的事。6万元的前期投资是我们向朋友借的,他们听说我们要自己创业,都很支持。
记者:为什么不让家里人知道?
小权:担心他们反对。我们俩都来自农村,家里花了很多钱供我们读书,我们毕业了却去卖菜,他们思想上肯定无法接受,还是先瞒着吧。以后店里生意好了,再找机会告诉他们,那时,也许他们会理解。
记者:研究生毕业之后,你从事过其他工作吗?
小梁:毕业之后,我先在内蒙古姐夫开的化工厂里上了半年班,因专业不对口,总感觉学无所用。半年之后,我又回到太原,到农科院卖过一段时间种子,感觉工作平平淡淡。我不想浑浑噩噩地虚度人生,总想干一番事业。
在这之前,我们也讨论过不少项目,比如开公话超市等。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结识了太原开生鲜便利店的老板,在他的启发下,我们想到开一个蔬菜便利店,生活中每个家庭都需要买菜。开蔬菜便利店的另一个理由是,我们老家也有许多乡亲种菜,以后,便利店的规模扩大了,我们还可以帮助乡亲们销售蔬菜。
直叹真辛苦
今年29岁的小权和28岁的小梁都出生在农村,小权是文水县人,小梁是祁县人,两人在文水县刘胡兰中学结识并成为好朋友。小梁是福建农业大学的一名研究生,前年毕业。小权2006年毕业于太原师范学院生物系。
小权毕业后在太原一家有名的老字号食品公司任部门副经理。一个月工资两千多元。小梁从姐夫的化工厂离开后,回到太原先后换过几个工作,但总是不如意。小权和小梁是好朋友,看到小梁因为没有合适的工作,总是飘忽不定,两人决定一起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