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投资案例
张某新的遭遇
张某新几乎一夜未眠,天亮时终于作出决定:卖掉那套60平方米的单位集资房,换购一套120平方米的新房。
在济南,张某新月入3000多元,工作稳定,算得上白领。几年下来,不仅靠积蓄买了一套集资房,而且还有存款近10万元。
4月3日,拿到20多万元卖房款后,张某新便开始穿梭于省城的大小新建楼盘中,寻找合适的目标。他发现,自己中意的楼盘实际上并不好找。“位置好的价格涨得离谱,价格稳定的位置又不好。”张某新告诉记者,找了一个多月,他始终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新房。
但是,在一个多月的找房时间里,房价却一直处于上涨状态。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房价同比上涨6.4%,创下了18个月来的新高。济南市统计部门公布的数字同样印证了这个事实。
在房价上涨的同时,一向企稳的粮食、猪肉、禽蛋等食品价格也出现了上涨。据统计,今年1到5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8%,5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了3.4%,创27个月以来新高。
突然面对房价、食品价格一齐上涨,张某新和很多人一样,感到措手不及。“尤其是把卖房款存在银行里,贬值的担心更让人感到心慌”。
自5月份开始,连续的加息、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陆续出台,张某新决定等一等。但期盼的房价平稳并没有到来,张某新有些慌了。
在这期间,股市火得不得了,“平民股神”之类的财富故事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分外撩拨人心。
一边是诱人的财富效应,一边在承受存款贬值的压力,从未炒过股票的张某新,再也按耐不住躁动的心。他没有三思,就把卖房款和存款全部投入了股市。据有关统计,就在张某新进入股市的5月中下旬,全国2784亿存款从银行搬到了股市。
5月30日,股市开始大幅调整,张某新购买的3只股票全部“翻绿”,入市的30多万元资金跌去了五分之二,套现后只剩下了20万元。
经济人的理性取向
作为一个“经济人”,张某新的一连串投资举动没有给他带来预期的收益,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
省财政学院教授王某蔚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经济人的个体经济行为,都应该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王某蔚教授告诉记者,所谓经济人的消费理性,就是要在物价上涨中,能够分清哪些是恢复性上涨,哪些是恶意追涨。
据有关调查,在本轮价格上涨的商品中,粮食、猪肉等食品类占据主导。而食品价格上涨,实际上处于恢复性上涨周期,且不具有持续性。几年前,粮食价格同样出现过波动,事实证明那是一场虚惊——只要组织好生产,一个生产季节内便会得到缓解。
至于猪肉价格,在遭遇去年超低价风波和疫情影响后,虽然出现了恢复性上涨和暴涨特征,但暴涨同样不具有持续性。据商务部发布的最新监测信息显示,8月中旬,连番上涨的肉价终于停下了脚步,全国肉类价格下跌1.2%,而随着国家一系列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政策出台,部分地区的生猪收购价也开始下滑,鲜猪肉价格回落了1.5%,预计未来半年内便会出现回转。
“经济发展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波动,经济人理性面对波动,便不会‘争购’价格高涨中的房子、冲高中的股票,加入到炒作房价和股价的群体中,自己给自己的预期消费制造麻烦。”王某蔚教授说,经济人的另一个理性,就是能够看清楚政府层面在经济波动中的政策指向。
在本轮物价上涨中,各级政府部门实际上已经采取了种种措施,如央行三番五次收紧货币政策;财政部门为低保人群发放猪肉补贴;农业部门加紧组织生产;建设部门为低收入人群建廉租房等等。各项政策措施意在平抑物价和房价,让经济运行归于正常。
王某蔚教授表示,只要每一个“经济人”能够用消费理性和投资理性对待物价和房价、股价,就会与政府当前的调控政策尽快达成一致,形成共振,这样一个人的经济生活才会平稳有序,与大的经济环境保持和谐,而不致于像张某新这样偏离正常轨道。
经济波动对情绪影响越来越直接
事实上,价格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价格上涨并非全都是坏消息。对于一个发展中的经济体而言,“稳定而缓慢”的价格上涨,具有持续刺激经济增长之效,往往标志着经济进入良性运转阶段。但是,只要价格有波动,便会有盈有亏。
第一次入市,不到半月即损失10多万元,张某新心痛之余,感到很挫败。尤其让他深感不解的是,套现后的3只股票,在随后的调整中,又一路翻红,大幅上涨。
作为价格变动过程中的亏损者,张某新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后悔”之情总是让他挥之不去。
对于类似张某新这样的挫败感,资深心理专家张某河大夫认为,这些大多都与经济现象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股市波动、物价上涨、工作环境、感情生活等都能成为直接诱因。”
张某河分析认为,情绪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眼下经济生活的频繁波动对人的情绪、心理影响越来越直接,越来越明显,人们必须学会理性思考,对各类经济波动冷静视之,淡定处之,学会建立情绪疏导渠道,释放压力,做自己情绪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