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司法厅关于《青海省公证工作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省司法厅制定的《青海省公证工作改革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二年九月二十六日

  青海省公证工作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司法部关于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有关问题的复函〉和〈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的方案〉的通知》和《司法部关于贯彻〈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的方案〉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公证工作改革的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及十五大精神,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结合我省经济发展实际和公证工作现状,本着积极扶持与促进发展的原则,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稳妥地推进公证工作改革。

  二、公证工作改革的目标

  公证工作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按照省政府机构改革的要求,先构筑事业体制公证处的框架,再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积极推进、分步实施。按总量控制、合理布局的原则,尽快完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证体制建设;进一步拓展公证业务领域,不断提高公证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证制度。

  三、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证机构

  (一)在坚持公证机构作为国家法律证明机构不变、公证人员依法行使国家法律证明权不变、公证书的法律效力不变的前提下(以下简称“三不变”),全省公证处一律改为事业体制,使公证处成为执行国家公证职能、自主开展业务、独立承担责任、按市场规律和自律机制运行的公益性、非营利性的事业法人。全省公证改革应与当地事业单位改革同步进行。

  (二)公证机构的设置坚持总量控制、合理布局的原则。各州、地、市司法行政机关根据当地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交通条件、公证需求等实际情况和便民利民的要求,结合正在进行的机构改革,提出本地区公证机构布局调整意见,报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批。在布局调整中,要从实际出发,可以以州(地、市)为单位,设立几个公证业务辖区。同一公证业务辖区内,公证处数量超出实际需要的,要适当合并,合并后的编制问题,由州(地、市)编委协调解决。根据国务院《公证暂行条例》和司法部《公证程序规则》的要求,每个公证处原则上不得少于3人(业务量少的县、行委公证处不得少于2人,人员可由司法局统一调配),以保证社会对公证事业的需求。

  (三)公证处改为事业单位后,原列入行政编制的人员,符合退休条件的,可以办理退休手续,退休人员的关系一律转到同级司法行政机关;不愿留在公证处的,由司法行政机关商同级政府按行政机构改革的有关政策另行安排工作。

  (四)公证处改为事业单位后,工资按事业工资类别执行,由财政全额拨款;公证处的收入按照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收入交回财政,支出由财政列支,人员办公经费按全额预算管理;公证处正在使用的资产继续划归公证处使用,并按规定向有关部门申报、办理产权登记。

  (五)西宁地区的公证处(三县除外),要按照《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编办关于推进省直事业单位改革意见的通知》要求,积极推进公证体制改革。省公证处、西宁市公证处要加快改革步伐,在2003年6月底以前改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其余公证处要积极开拓业务,符合条件的,要逐步向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过渡。

  (六)人事、编制、财政、税务等部门应根据公证队伍发展规划和公证工作的实际需要,及时核定、核拨公证处的编制和经费,按规定给予一定的财税优惠政策。具体事项由司法行政机关同以上部门商定,以保证改制后公证处工作的正常运转。

  四、完善公证管理体制和公证机构内部运行机制

  (一)实行司法行政机关管理和公证员协会行业管理相结合的公证管理体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实现公证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司法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主要是组织建设、队伍建设、政策指导、执业监督等宏观管理。公证员协会主要负责具体事务管理。

  (二)公证处应建立法人财产制度,实行独立核算。公证处应建立福利、奖励、事业发展和风险赔偿等基金,参加养老、医疗和失业等社会保险。各项费用从公证业务收费中列支。

  (三)公证处要建立健全内部竞争激励机制。实行目标责任管理,鼓励公证员多办证,多为经济建设提供法律服务。

  (四)公证实行有限责任赔偿。以公证处的资产为限,赔偿范围为公证处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公证职务中,因过错给当事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具体赔偿办法依据司法部有关规定进行。

  (五)进一步完善公证惩戒制度,不断规范行业工作秩序,对违法违规违纪的公证处和公证员要依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确保公证工作健康运行。

  (六)加强行业文明建设,健全执业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公证员职业道德、执业纪律的教育,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全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和诚信制度建设,使全省公证行业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良好风气。

  五、努力提高公证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公证队伍整体水平;改进、优化工作方式,拓宽公证业务范围,为西部大开发和青海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二)严格执行公证员录用制度,鼓励高素质人才进入公证队伍。公证处选用公证员应从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人员中按规定条件考核录用;具备条件的高素质人才经考核合格,按照国家规定程序报批担任公证员。

  (三)坚持和加强公证处年检、公证员注册制度。未经年检的公证处和未注册的公证员不得执业。

  (四)完善公证员在职培训制度。执业公证员每年需接受40小时的在职培训。培训不合格或一年内出具两件以上错证的公证员,必须离岗培训。培训由省公证员协会统一组织。

  (五)公证员继续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由司法行政机关按照人事部门关于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评聘,享受相应待遇。

  六、重视和支持公证工作,充分发挥公证的职能作用,为我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服务

  (一)公证对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社会稳定、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要充分运用公证的证明效力和职能作用,将公证文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二)充分利用公证的强制执行效力,稳定经济秩序,防范金融风险。要充分发挥公证的证明、沟通、服务、监督职能,规范民事、经济行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市场经济秩序。

  (三)保证公证机构统一行使国家公证职能。公民、法人或非法人组织所需的各种公证证明,统一由公证处办理,除法律法规规定外,各级行政机关对具体经济、民事行为一般不得办理有偿性的证明事务。

  (四)各级政府在机构改革中,要根据公证工作“三不变”的原则,针对公证处是“公益性、非营利性”事业法人的特点,积极扶持公证事业的健康发展,按照本实施方案,指导公证工作改革。

  (五)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高度重视公证改革工作,成立公证工作改革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确保我省公证改革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