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网络信息骗你没商量

  2009年7月消费者周先生从互联网上获得了一家搬家公司的电话,根据该公司网页的电话,联系,确认了该月26日委托对方搬家。可是让周先生怎么也没想到的是,该公司不专业的搬家人员,把周先生的钢琴的一个腿,摔断了,表面的油漆也脱落了。为此,十分气愤的周先生拒绝支付450元的钢琴搬运费,并提出赔偿和维修要求。

  但是,事后,周先生怎么也联系不上该公司了。无奈之下,周先生向12315进行了投诉。奉贤消保委根据消费者提供的电话及地址,根本无法与该公司进行联系。最后周先生向奉贤消保委的工作人员提供了该公司网址。在该网页上,赫然显示上海天天搬家运输有限公司,除了该公司的名称和400688****的热线,公司地址只标明了某个区县,并没有具体地址。而该公司的热线,一直是无人接听的。

  借助12315系统平台查询该单位,也没有找到该公司的注册信息。这样的情况,是奉贤消保委工作人员没有想到的。消费者周先生更是不敢相信,在网络上宣传得规模化,专业化的搬家公司,竟然有可能是“黑”搬家公司。

  无独有偶,消费者马小姐在上海摩天儿妇婴用品有限公司的网站上,定购了5000多元的尿不湿,处于慎重考虑,消费者要求查看对方的营业执照,在确定该公司是有营业执照的情况下,马小姐进行钱款,但此后始终不见该公司送货,而对于退款要求,对方始终拖延。无奈之下,马小姐向12315进行投诉。根据该公司的注册地址,根本没有找到该公司,而走访该公司所在地的开发区,获得的信息是,该公司从未在注册地正常经营过,也没有任何的纳税记录。而马小姐所提供的对方的联系电话等等,均已停机。

  这样的投诉一直是消保委所处理的难题。这样情况的发生,是否应该疑问:我们是不是对网络的宣传,过于依赖和信任了?在倡导消费者慎重、理智消费的前提下,那些躲在网络背后的不诚信的企业,有关单位又该如何对他们进行处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