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朋友圈购物被骗,如何维权?

  随着微信的使用越来越普及,微信“朋友圈”逐渐成了“生意场”,张家口市民的“朋友圈”和QQ里经常被各类商品的图文信息和推广信息刷屏,甚至身边的朋友也变成代购高手。这不,就有位张女士为朋友圈的买卖而头疼不已。“朋友圈”里的代购靠谱吗?如何维护网络代购领域的消费者权益?”

  朋友圈购物遭遇“杀熟”

  只要打开手机微信,总有几个朋友在“朋友圈”里发布各类商品代购的信息,于是在“朋友圈”里购物成了一个普遍的现象。然而,“朋友圈”的卖家和买家多是朋友或者熟人,一旦出现不愉快的购物经历,损失的不仅是金钱,还有感情。

  近日,市民张女士就在朋友圈里遭遇了一次“杀熟”。张女士的亲戚在张家口经营着一家鞋店,过年前,该亲戚频繁地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某知名品牌运动鞋的图片和说明,称找到了该品牌运动鞋在国内的代理加工厂,她正在做“代购”,能以尾单价或原单价拿到同款同质量的运动鞋,每双鞋的价钱比市场价便宜500至600元。该品牌最便宜的一款运动鞋也得700多元,虽然张女士心仪该品牌运动鞋很久,但却一直没舍得买。不仅如此,这位亲戚还再三保证:质量超出想象,用料、做工与正品一模一样,是代理加工厂偷偷生产的。这名亲戚还说:“我有个朋友之前从这个品牌的专卖店买了一双鞋,看到我的微信后,特意把她的正品穿来跟我的鞋对比,是一模一样的,她买的价格是800多元,我这才卖200多元,她当场又从我这买走了两双。”

  “这也太便宜了,一双正品才200多元,不太可能吧。”张女士起初有点不相信,但转念一想:“她常年经营鞋店,找到又便宜、质量又好的进货渠道也是有可能的,而且都是亲戚,以后还得处呢,不可能骗我吧?”最后,张女士花了240元钱委托亲戚代购了一双运动鞋,据亲戚介绍,厂家当天就发货了。

  几天后,张女士购买的运动鞋终于到货了。一打开鞋盒,张女士傻眼了,运动鞋的用料完全不同于正品,做工更是粗糙。“走线都是歪的,毛边、线头特别多,还有很浓的塑胶味,鞋子穿起来没型,根本就不是什么尾货、原单,跟地摊上卖的仿版差不多。”但碍于情面,张女士心不甘情不愿地收下了这双鞋,还违心地告诉亲戚:“运动鞋收到了,质量挺好的,绝对值这个价儿,谢谢哈!”

  看了上面的例子,是不是觉得张女士这是花钱找罪受啊,相信生活中也不少这样的人。那么,如果在朋友圈买到假货想要维权怎么办呢?

  朋友圈买到假货怎么办?

  朋友圈中买到假货应该怎么办,如何预防假货陷阱?对此,律师认为,微信朋友圈中的个人经营行为,往往是一种“人情销售”,双方当事人之间一般为亲友关系,遇到假货应尽量协商解决,以和为贵,确实和解、调解不成的,也可通过法院诉讼途径解决。

  如果进入诉讼阶段,则依据《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来维权。比如购买到不符合质量的产品,可以依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对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受损害方根据标的性质以及损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选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少价款或者报酬等违约责任。”要求出售人承担相应责任。“所以即使你是在朋友圈中买到假货也是可以维权的,但是过程会比较麻烦,而且在朋友圈中买到的产品没有售后服务保障。”

  朋友圈购物被骗,不受消法保护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微信购物属于个人私下交易,不受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微信购物商品金额往往较小,虽然消费者还可以通过合同法走司法途径来解决微信购物纠纷,但是这样投入的成本可能远远高于商品本身的价值。所以,朋友圈购物,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