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劳动合同法》出台的背景

  《劳动合同法》的出台是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需要,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它的出台背景主要有:

  1、《劳动法》严重滞后。制定于12年前的《劳动法》在实施过程中已日益显现出适用范围窄、劳动合同短期化、劳动关系法制化落实难等严重滞后于现实需要的弊端。

  2、政府执政理念发生重要转变。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本届政府的执政理念之一是构建和谐社会。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活动中,必须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放在首位,因为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广泛、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直接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着劳动者能否获得权利的充分保护,企业能否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国家能否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劳动合同法》是我国建立和维护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基础性劳动法律规范。

  3、“强资本、弱劳工”的基本国情。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有必要制定《劳动合同法》。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就业市场严峻,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始终存在,用人单位相对于劳动者无论是在经济上、组织上、就业市场上、资源的配置上都处于强势地位。“强资本、弱劳工”现象在劳动关系领域普遍存在,在劳动领域发生的一系列问题,如:农民工工资拖欠,黑煤窑奴役“劳工”,“血汗工厂”屡禁不绝,用人单位拖欠社会保险费,劳动争议案件连年递增等,劳动关系领域的不和谐、不稳定现象,既损及劳动者权益,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障碍,也带来严重的政治问题,劳动风险有可能演化为社会风险,甚而政治风险,会引发社会动荡。

  4、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我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制造业发展迅速,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产品价格包含劳动力的价格,我国丰富的、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成为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的因素之一。但一国竞争力的维持与提高不能长久、持续地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在国际贸易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不少发达国家出于对本国市场、就业的保护,利用“反倾销”、“劳工标准”、知识产权保护等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限制我国产品的输出,使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进行国际竞争越来越困难。

  制定《劳动合同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必然,是建立和发展和谐社会的必然,同样也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劳工权益维护,社会和谐发展,提升科学技术水平,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