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支付平台原来是个饕餮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传播,更多的消费者不再满足旧有的一种货币交换模式。更多的消费者选择了网上支付平台来进行交易。网上支付平台一种电子支付手段,它允许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易支付。帐户能够以电子借记卡的形式从一个银行帐户或者一张信用卡上进行注资。支付接收方既可以要求汇款的一方给自己汇来一张平台的支票,汇入自己创建的存款帐户中,又可以要求转帐入自己的银行帐户。但是这种第三方交易平台也存在着很多隐患,产生出很多的纠纷。

  许先生通过网站购买了游戏虚拟装备,支付款项后发现卖家有欺骗行为,与支付平台联系要求冻结款项,立即退款,但是款项一直被冻结了,退款却一直没有办理。许先生联系支付平台后,对方表示许先生在付款时完全是通过正常的链接方式支付,平台在页面上显示“商品供求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负责真实性,合法性,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因此如果供方信息有误消费者应该自行承担责任,并且款项冻结后除了公安等机关的干预,平台无权处理款项。

  袁先生在支付平台上用手机充值卡支付杀毒软件年费,充值卡金额是100元,所需支付年费是50元,袁先生本以为网站会只扣除50元费用,没曾想平台将卡里所有的钱都吞了。当袁先生要求平台退还多支付的50元时,遭到了平台的拒绝。平台认为,网络页面明确提示,请务必使用面额相同的充值卡支付,否则引起的费用损失由客户负责。

  上面两个案例,支付平台认为自己已经尽到了提醒消费者的义务,之后所有的责任将由消费者承担,这种做法未免过于霸道。的确,支付平台不可能一一调查信息的真实性,也没有一个法定的权威机构鉴定进行信息真伪性的审查,想要平台担负起一切风险未免失之偏颇。然而,支付平台的性质有其一定得特殊性,当其收到消费者的投诉时,第一个想法应该是努力的调查情况并进行核实,而不是将责任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让消费者自行去寻找有关部门解决。

  网上支付问题一直是网络交易的矛盾所在。是先款后货,还是先货后款?对于哪种方式,都不能使双方放心,由此买卖岂不是还做不成?而企业成立的网络支付服务,自己承担了临时的金融担保角色,但毕竟不是法定的金融组织,一旦发生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谁来承担消费者的损失。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在充分享受网络交易的便利性的同时,不要忘记随之而来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