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财税制度不变革驻京办难说再见

  6月20日是国务院下达“撤销令”,要求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和县级政府驻京办撤离京城的最后期限。按照规定,全国至少146家地方政府职能部门驻京办和436家县级政府驻京办必须撤销。(6月21日《京华时报》)

  尽管大限来临,但仍有驻京办公然对抗国家政策,一部分由地上转入地下,与此同时,一些没有“户口”的“黑驻京办”,也依然茁壮生存着,这意味着,驻京办公共政策已呈现出被架空的危险。

  应当说,撤销驻京办的效果是显而易见,一方面,能有效规范“跑部钱进”。统计显示,1999年以来,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2000年转移支付是800亿元;2005年中央财政安排各类转移支付补助7330亿元;到了2009年,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总额高达21300亿元。面对越来越多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特别是驻京办的“跑部钱进”,成了最最重要的工作。

  与此同时,可以有效减少腐败现象。近年来,驻京办成为一个高危行业,有不少驻京办官员栽了跟头。譬如,原河北省驻京办事处主任王福友因贪污、挪用公款、受贿被判无期徒刑;原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驻京办事处副主任李一洪因行贿罪被查办;原辽宁沈阳市驻京办事处主任崔力大肆索贿钱财、贪污公款被惩处;原江苏省驻京办事处主任吴廷祥因受贿、挪用公款、玩忽职守获刑19年。

  虽然驻京办撤了,但是“跑部钱进”的樊篱依然扎得挺紧。这主要表现在,国家在资源分配上既不规范也不透明。因为,地方所要资源的稀缺性,各地能拿到多少资源,往往取决于当地驻京办的“公关”水平与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相匹配,中央财多事少,地方事多而财少。正因为如此,政府正常运转经费得不到保障,在公共服务等领域出现一系列问题。因此,撤销驻京办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要想彻底根除“跑部钱进”现象,首要的是进行深层次财税变革。具体讲,首先有关部门要借鉴发达国家转移支付经验,着手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转移支付法》,对转移支付制度的内容、具体用途、监督形式、处罚规则等,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下来。这不仅是公共财政发展所需,也是建立法治社会应有之义;其次要重新划分与调配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财权,给地方政府相应的财权来有效保障事权,使二者相匹配。惟此,才能有效杜绝目前中央转移资金效率低下、腐败滋生和监督缺失等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