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人单合一”模式(上)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编者按:独特的管理模式让海尔集团成为中国家电业的领头羊,而海尔“人单合一”等管理模式的创新,也是工业生产与供应链管控模式的创新。从即日起,本报连续刊登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海尔:“人单合一”模式》的文章,展示海尔独特生产与供应链模式。
2000年左右,我在稻盛和夫先生的京瓷公司参观,发现他们在推行MMC方法。MMC是指微型公司,把每个很小的班组变成一个小公司,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作用。美国的全食超市为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也是将原来的经营单元门店变为一个门店有8个经营单元,即利润中心。
我在多年的企业管理中也体会到:企业资产表中的有形资产都不能增值,真正能让资产增值的是人力资源这个无形资产。如果把人力变成资源而不是负债,企业一定会充满活力。而凡是能够永续经营、充满活力的企业,都会注重发挥人的积极性,而非只重视规章制度。
■每个员工都是CEO
创业初期,我们把抓质量放在第一位。当时为了扭转员工的错误质量观念,砸掉了76台不合格冰箱。仅仅产品质量好还不行,产品的性能、设计、成本很多问题不能和市场挂钩,仍然没有用。于是我们进一步提出“让每个人面对市场成为SBU”(StrategicBusinessUnit的缩写,独立核算单位),这是让每个员工都直面市场竞争而全面提升竞争力。如采购人员要对采购的成果自负盈亏,不只是付款买货;制造部让每条线变成像一个公司一样经营,这条线要自己核算成本;同样,销售人员也组成了以市场为中心的经营公司。
推进这些机制花了几年的时间,结果时好时坏。究其原因:第一是因为没有形成全系统,不是流程的协同。如一个产品销售不好,是找设计人员,还是找销售人员?往往双方互相推诿。二是信息化不支持,这是最致命的,不能随时随地取到真实数据,容易造假。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我们继续推进自主经营提供了绝佳机会。我们首先解决观念问题,提出了“三转”的思路:时代在转变,企业要转型,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因而个人就应该转化:从听命于领导到听命于用户,创造用户价值。在此基础上进而形成“人单合一”的双赢商业模式,就是打造一个平台,让用户在这个平台上能满足需求,员工利用这个平台能发挥潜能,解决用户的难题。
■倒三角组织倒逼团队
在海尔,我们进行了一种颠覆,把原来的“正三角”组织架构变成“倒三角”。一般的企业是按照职能等级形成“正三角”,上面是最高领导,往下依次是部长、处长,最底下是员工。但恰恰是员工直接面对客户,了解客户需求。如果把客户需求反映上去,再等领导做决策贯彻下来,就没有办法及时满足客户需求。用户的需求随时在变化,满足客户需求最重要的是两个字:速度。所以我们把组织结构变成“倒三角”,一线经理直接面对客户、满足需求。领导的任务则是给员工提供资源。
以前领导指挥员工,现在变成领导和员工一起听客户指令;以前员工只是被动听命于领导,现在变为主动创造用户需求。我们要求自主经营体一定要以员工为中心,供应链要提供资源,要保证经营体完全满足客户的需求。
我们以“倒三角”组织体系建立的自主经营体有三条准则:端到端、同一目标、倒逼体系。第一个准则,“端到端”。这是一线经理从客户的难题出发,到客户的需求满足为止,从客户端再到客户端。第二个准则,“同一目标”。目标确定后,所有人都是同一目标。如果研发人员说要3个月,那不可以,研发时间必须在保证用户需要的两个月之内完成。竞争对手承诺3天送货,海尔承诺一天送到,物流就必须改变现有的经营状态,保证能够在一天送到。第三个准则,“倒逼体系”。就是从所制定的目标,倒逼这个团队当中的所有人做到。
在“家电下乡”中,倒逼体系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我们考虑到,在城市销售的产品直接拿到农村去会有问题,比如农村的电压不稳,于是我们设计了停电还可以保证两天不化冻的电冰箱;有些地方没有自来水,我们就提供没有自来水也可以使用的洗衣机。这样,农民感到非常适用。
进军海外市场也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巴黎有一个高档百货连锁店,我们先去推介。客户不要,我们就把这个任务给了自主经营体,目标是进入这个店并卖到一定的量。他们就把店周围20个公交站的路牌做了广告,消费者在公共汽车站看到之后,就到店门口看,然后再到店里问你们这儿有没有广告上的这种冰箱。客户觉得有消费者需要海尔冰箱,也开始动心了,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海尔冰箱进来两个月的时间卖的量必须超过法国一个知名品牌。随后,这个自主经营体想了很多办法与用户沟通,宣传产品,最后销量超出了原来目标,真正进入了这个渠道。(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