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提升外企年检规范

  外商投资企业年度检验,是在统一时段内、依据统一要求、就上一年度遵守登记管理法规和经营情况,先由企业自查、申报,再由工商部门审核、确认的过程。年检材料是书式申报资料和软件数据的综合。当前外企年检工作发生三方面的显著变化:一是年检报告书、审计报告等必备材料的关联性增强,二是年检网上预报与书式送审的双重性并存;三是年检工作的功能性提升,通过年检资料的汇总、分析,工商部门为政府经济决策提供了参数。

  一、年检材料存在的“四不现象”

  外企年检作为一项制度化、常态化工作,企业年年报、工商年年审,按理说,由企业自报、部门核查的年检材料应是“准确、完整、规范”的。事实上,年检材料的“四不现象”较为明显。一是申报不完整。应填报内容未如实填报,或缺失申报事项,或存在逻辑错误;二是材料不齐全。审计报告缺少审计单位的资格证明和执业证件,或缺少外企财务报表及其附注,涉及许可项目的,缺少许可证件或批准文件等;三是手续不规范。申报材料的修改之处,有权修改人未签名确认,法定代表人委托授权表述不清等;四是数据不一致。同一份申报材料存有不关联的逻辑错误,书式材料与电子数据不一致,审计报告与财务报表不一致,年检报告和审计报告不一致等。

  二、“四不”现象产生的成因

  上述现象的存在,有制度与软件方面次生的,也有人为操作形成的。一是年检制度设计上的缺陷。现行的《年检办法》鲜见年检申报或审核方面的规范或标准,难以规避操作上的随意性。部分年检事项超出工商监管职能,增加了规范难度;二是年检软件设计上的缺陷。现行年检软件使用上较为生硬,逻辑性不强,“预核准”环节“只能看不能改”的属性,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三是检前三方准备不足。外企联络员变动性大、新手多、业务生疏,对年检工作认识不足,申报质量欠佳。审计单位为了自身利益,就财务报表出审计报告。职能部门检前培训缺少针对性、适用性;四是审查人员责任心缺失。审核环节泛泛地查看申报材料的数量与形式,没了严谨的核对核准,忽略了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的把控。

  三、外企年检材料规范性思考

  外资企业年检工作,反映了工商部门履行监管职能、维护经济秩序、保障交易安全的一面,展现了工商部门服务经济、执行产业政策的情况,既要慎之又慎,也要细之又细。综合考量外企年检内容和年检方式的集中性、互动性,要全面加强外企年检材料的规范化,笔者认为“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意识。年检质量关系到年检情况分析的客观性、合理性。各级工商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全方位、多角度加大对年检重要性的宣传,引导企业经办人员和登记管理干部强化责任意识,高质量填报、高标准核对,确保年检材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和规范性;二是细化需求分析,完善年检软件。“瘦身”超职能的外汇情况、企业代码、后续审批等信息的申报与核查。完善年检软件,增添“帮助”功能,只要录入企业注册号,已登记信息可自动导入。增加软件的限制性、提示性功能,调整“预核准”环节的设置,允许预核准人员修正错误;三是制定工作规范,统一年检标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根据《年度办法》,制定“外企年检申报规范”和“年检审核规范”,明确管辖权限、流转程序、数据录入标准、材料审查要点,推进年检工作的精致化、标准化;四是编印年检参数,当好年检向导。借助企业登记信息,量身定制《外企年检参数》,将投资总额、美元折算、前置许可证件、行业代码等年检事项列表,供企业参考;五是开展分类培训,追求培训实效。年前培训是年检工作的序曲,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是取得事半功倍成效的前提;六是探索委托年检,注重督查考核。年初,扬州工商局大胆探索,在宝应、江都两局试行外企年检的“委托核准”,通过简政放权,县级局工作人员可以扬州局名义进行年检核准,为保证年检质量,该局通过内部集训和回头看,强化对受托局的督查、考核、责任追究,极大地提升了年检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