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外商不爱独资爱合资

  中国在WTO之后,随着市场管制方面与国际接轨,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逐步减少。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中,出现了一股“独资潮”。通过独资,外商不仅可以获得全部的利润,而且可以有效的防止自己的技术、管理方式等竞争力泄露到竞争对手那里。然而,这样一股潮流,却在经济危机之后日渐逆转。

  比如,西门子、沃尔沃等已经在中国有着大规模投资的企业,进一步的扩大了和本土企业合作的领域。2010年中,曾经抱怨中国外资企业政策的通用电气董事长伊梅尔特,也在今年年初和中航工业集团签署了合资协议,新的合资公司将为未来的国产C919大型客机提供先进的航空电子系统。可以看出,合资企业再次成为了热点。而推动这种趋势的,是以下几个重要的因素:

  第一,08年的危机之后,中国市场表现抢眼,这极大的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格局,全球市场正在向中国倾斜。就在刚刚过去的4月2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2016年中国按购买力评价计算出的GDP水平将超过美国,中国的经济份额将升至18%。换句话说,也就是全球五分之一的需求,将来自中国。中国的汽车市场,在仅仅三四年之内,就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而知名企业通用汽车遭遇危机直至破产的过程之中,其中国区业务依然能保持常年大幅盈利。所以,中国未来巨大的增长潜力,吸引了跨国企业的注意力。

  而选择和本土企业合资,利用本土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以及对中国市场的熟悉程度,对跨国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随着全球市场当中,跨国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导致中方在合资的过程中谈判能力显著增强,这反而提升了中外双方之间合作的可能性。

  例如,手机领域的竞争让诺基亚放弃了与英特尔合作的MeeGo系统,而微软也开始支持英特尔的竞争对手生产的芯片,这使得英特尔不得不面对新的战略抉择。就在刚刚过去的几周前,英特尔和腾讯宣布将合作建立了一家研究中心。其中,英特尔将专注于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开发;腾讯则侧重服务、用户体验和产品。市值达到400亿美元以上的腾讯,可以将自身在中国市场的优势,与英特尔的技术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联盟。加入到世界上已经存在的多个围绕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生态当中”去。对英特尔来说,能够在中国取得成功,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砝码。

  危机之后,全球市场出现了这样一种状态,就是“新的增长点在发展中国家市场,而发达国家市场也更加向低端倾斜”。这让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尤其是金融危机让全球的消费者和企业都重新审视了自己的采购策略,变得对价格更加敏感。这不仅仅促使更多的合资企业被建立起来,而且中外方之间还将各自的优势结合在一起,共同征战全球市场。例如,2010年底,美国钢发展公司力邀鞍钢,通过合资的方式,在美国建立多个低成本钢厂。

  2007年,沃尔沃建筑设备公司收购了山东临工70%的股份。在引进技术的过程中,山东临工并没有完全引入最新和最好的技术,一直坚持“高性价比”的策略。公司的副总裁王志中表示,临工和沃尔沃的技术合作就像是吃“自助餐”。国外管理是很好,但有的成本很高,有的不适合中国国情,因此临工就像海绵一样,主动地去吸收需要的东西;而不是全灌进来,否则就没有余地了。

  这样的策略,使得临工品牌和产品成为了工程机械行业的“沃尔沃平民版”。不仅在危机之后快速在国内市场复苏,而且借助了沃尔沃的渠道进军全球市场。

  总体来说,在过去,中外合资企业往往以专注中国本地市场为主,现在则是合资市场征战全球,成为了中外双方合作的新模式。比如通用汽车和上汽集团合作成立了对等的合资公司,将上汽通用五菱的车型引入印度市场。上汽提供了自己在小型车方面的知识产权,而通用提供了自己的雪佛兰品牌,双方在海外市场实现了优势互补。

  而且这种新型的“合资企业”走出去,还可以帮助中国企业减少在国际化过程中的阻力,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相应的管理运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