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外资企业进入回报期

  翻看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企业纳税排行榜,贝卡尔特(山东)钢帘线有限公司和豪顿华工程有限公司分别以2.5亿元和1.6亿元占据头两名的位置,同比分别增长68.5%和48.8%。

  “经过近20年的积淀,我们引进的外资企业已进入回报期,不仅表现在纳税额的持续增长上,外资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王启对记者说。

  “打游击”的外企带来教训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开发区。设区之初,开发区硬件环境无从谈起,触目所及到处是一片片的盐碱荒滩。在这种情况下招大项目不切实际,边招商边建设,不断提高开发区的硬件水平、增强项目承载能力成为开发区的现实选择。

  一些城中村建设了标准厂房进行招商,依靠威海毗邻韩国的地缘优势,很快吸引了一批食品加工、服装加工的来料加工型外资企业落户。这种企业以韩资企业为主,普遍存在投资少、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特点。为了吸引外资落户,当时开发区几乎是不求回报,各种费税都非常低。部分投资商瞅准了这一时机,租几间厂房,搬几套机器设备过来,招百八十号工人,就开始生产。

  随着开发区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优惠政策开始减少,需要外资企业对地方经济有所回报时,一些“作坊式”的外资企业开始撤离。“其实,他们也没有走远,只是在周边县市的开发区重新注册,新立公司,享受新的优惠政策。反正厂房是租的,把机器一搬,工人就地解散,一个企业一夜之间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一位开发区的老员工说。

  这些打游击的外资企业,钻政策空子,获取了暴利。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的存在也增加了城中村的集体收入,解决了部分群体的就业难题。

  引资思路转向务实专业

  建区初期,开发区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实行了“全员招商”的基本思路,“千斤重担万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一些非经济部门也背上了招商任务,开发区管委各部门每个在岗人员也都在利用自己的各种关系,千方百计的招商引资。

  客观讲,全员招商符合为开发区白手起家、滚动发展闯出了一条路子,为开发区的发展奠定基础。但全员招商难以招到大项目、好项目的劣势也逐渐显露。

  一个日渐成熟的国家级开发区,不能再以引进低档次的加工型项目沾沾自喜,引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拉动作用强的外资项目成为开发区招商的首选。2006年开始,开发区在招商机制、招商方式和招商思路上进行了调整。

  取消了非经济部门的招商任务,成立了四个专业招商队伍,实行“专业招商,全员服务”。提出了专业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为主的工作方式,围绕重点企业和主导产业,着力引进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的技术密集型、税源型项目,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拉长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建区初期,开发区引进的韩资项目占外资项目的70%以上,对韩资依赖度较高,存在较大风险系数。为了克服这种弊端,开发区提出了“提升日韩,拓展港台,突破欧美”的区域招商思路。

  总投资11250万美元的日月光半导体、总投资4495万美元的伊萨焊接、总投资1530万美元的宣杨数码科技等项目的相继落户,极大提高了开发区的招商层次,优化了开发区的产业结构。

  总投资3021万美元的韩资新泰源船业、总投资5900万美元的欧资华东重工、总投资8422万美元的港资华润风电等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项目,就是开发区招商措施调整以来取得的新突破。

  外资企业掀起增资高潮

  威海维特佳特种材料涂层项目是由西班牙德格集团投资1000万欧元设立的,这个在2009年开发区落地的项目,诠释了开发区的“高效”。

  在对接洽谈期间,服务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服务团队,全程跟踪服务,帮外方办好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外汇登记等相关手续。从项目对接到签约仅用2个月时间,从办理外商投资企业批准手续到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仅用4个小时,自开工建设到9月份试生产,只用6个月。德格集团董事长格拉夫说:“威海开发区的这个项目,创造了德格集团自1924年创立以来在17个国家投资37个工厂的办事效率和建设效率之最。”

  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开始实施,逐步取消对外资企业的优惠税率。“这意味着我们招商引资在优惠政策上已没有了任何优势,从建区之初的拼优惠政策到如今的拼效率,拼服务,是我们招商思路的又一转变。”王启说。

  为推进项目引进和建设速度,开发区成立了项目推进办公室,建立项目推进联席会商、交叉审批机制,建立重点项目推进台账,明确服务部门、推进时限和责任人,实行全程服务。

  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良好的投资回报,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促进增资扩股。1997年,抱着试探的心里,韩国金令圭与香港晨淋国际共同出资15万元美元设立泓淋电子有限公司,经过10次增资,总投资已增至1亿美元,并于去年12月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主板。而由台湾日月光集团投资设立的半导体项目,进区仅三年时间,总投资就由2500万美元增加到11250万美元,近期还将再次增资1.8亿美元。贝卡尔特钢帘线经过去年的两次增资,总投资达到30940万美元,企业产能也扩大到17万吨,今年纳税将突破3亿元。

  “在区域外商投资企业优惠措施取消后,我们更看重的是开发区的软环境,看中的是这里的服务质量和高效率。”贝卡尔特负责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