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治安处罚基本原则

  治安管理处罚的基本原则

  (一)行为与处罚法定原则

  《行政处罚法》第三条规定:“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这就是行为与处罚法定原则的实质,涉及治安管理处罚,它是指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和治安管理处罚应当由法律明文规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不能认定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并不能适用治安管理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没有将此原则设定在条文中,是一种遗憾。

  (二)处罚与违法行为相当原则

  《行政处罚法》第四条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条也规定:“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这就是处罚与违法行为相当原则的核心,它是指治安管理处罚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这体现了法制的统一性、严肃性和公平性。

  (三)公开、公正原则

  《行政处罚法》第四条规定:“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条也规定,“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坚持实施治安管理处罚的公开、公正原则。

  公开是指实施治安管理处罚的依据和被处罚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应公布于众。行政案件的办理公开本身并不能直接实现实体权利与义务的公正,是用以公正的保障。公正是指“公平正直,没有偏私”。在实施治安管理处罚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平等地对待各方当事人,不以当事人的身份为实施处罚轻重的标准;其次,所给予的治安管理处罚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相适应。达到公正的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就要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

  (四)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条规定:“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所以,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是指认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五)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条第三款规定,“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的基本精神是指坚持处罚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教育也是一种手段,通过处罚和教育,使其不再危害社会,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综合上面所说的,不批捕说明证据还不够齐全,如果要转为治安处罚的话,那么就必须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治安处罚一般是针对于没有上升到犯罪而所给的处罚,此处罚一般要比其它处罚轻一些,所以,不同的案件所适用于的处罚条例就会不一样。

  治安管理处罚罚款最高是三千元以下。罚款是行政执法单位对违反行政法规的个人和单位给予的行政处罚,它不需要经过法院的判决而是行政执法单位作出处罚决定的方式。而罚金是强制犯罪嫌疑人一定期限内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式。

  一般的治安处罚不会成为政审的问题的。

  法律规定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6条规定,公安机关做出治安处罚决定的,公安部门应当制作《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其中第五项规定,对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复议的途径和期限。其中第六项规定,决定书要加盖作出处罚决定的公安机关印章。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06条规定,人民警察当场收缴罚款的,应当向被处罚人出具省、自治区、直辖市统一制作的罚款收据;

  接受了治安处罚的人是否能够通过政审,其实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主要是看治安处罚的恶劣程度,正常情况下政审是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