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的定义和强制交易承担的责任
摘要:强制性交易行为是指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排挤其他经营者的行为。小编将为您介绍消费者的定义和强制交易承担的责任。
强制交易行为的民事责任
强制交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属于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排挤其他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规定“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不得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
强制交易通常为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如通讯、公共交通、电力、自来水等公用企业实施的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公用企业依照政府的指定从事独占地位的行业,其他经营者无法与其公开竞争。但是这些企业如果利用法律赋予的特殊地位,限定他人购买指定经营者的商品则属于强制交易的违法行为。强制交易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上述案例A市电讯局的行为属于一种限定他人之间进行交易的行为。此外还有强迫他人与自己交易;强迫他人不予自己竞争对手交易;强制用户、消费者购买其或其制定经营者提供的不必要的商品及配件;对不接收其不合理条件的用户、消费者拒绝、中断或消减供应相关商品、或者滥收费用等等。
构成强制交易的不正当交易行为应当具备以下要件:
1、行为的主体只能是公用企业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
2、行为侵害的客体为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公平竞争机会和对商品的选择权;
3、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排挤其他经营者的过错;
4、行为人实施了强制交易行为给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造成损害。
强制交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其行政责任主要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行为人处以罚款和没收非法所得的行政制裁。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关于禁止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的规定,罚款的数额可以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强制交易中,被指定的经营者介词销售质次价高或滥收费用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没收其非法所得,可以根据情节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知识延伸:消费者的定义
“消费者”这个平凡字眼,其法律内涵却值得商榷。在昨天召开的“上海营造和谐消费环境”国际研讨会上,针对已实施十余年、将进一步修订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各方消保专家为其“消费者”概念增添了新的定义。
目前,患者就医是否适用《消法》未有明确规定。我国医疗体制正不断改革,大部分医院已从福利性的纯事业单位,逐渐步入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运营的轨道,尤其是许多
私营医院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个体诊所和个体行医的涌现。实践中,医患关系之间的纠纷不断增长,类型日趋繁杂,患者“消费者”地位的确定显得越发重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利明教授认为,尽管普通患者和医院之间并未订立书面合同,但不可否认医疗有偿合同关系的实际存在——患者也是消费者。尤其是医疗服务随技术含量升级,信息不对称性加强,患者一般处于缺少充分选择权的被动地位,作为消费者的弱者身份更为突出,需要消费者组织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对就医患者进行特别保护。
作为另一大社会群体,在校学生和家长是否具备“消费者”特点同样备受关注。现行《消法》第二条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而并未明确学生就读是否属于消保范围。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总干事、国际消费者联会前主席陈黄穗认为,在内地普遍推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之外,就学学生应享有消费者的全部权利,并受到消费者组织的依法保护。
“消费者”定义并非越宽泛越好,专家表示“单位消费”不应受《消法》保护。由于《消法》第二条没有将消费者具体指为自然人还是法人,在一些地方消保条例中,单位(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体,以及政府等)也被列为消费者主体。法律专家认为,相对个体社会成员而言,单位消费并不处于弱势地位,有时甚至是强势,无法体现《消法》保护弱者的立法宗旨。如果其与经营者出现纠纷,双方均可通过合同主张权利,应当受《合同法》保护。
与本文相关知识,推荐阅读:
暑期学生存在的消费安全问题
如何应对中奖骗局
强制交易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