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基础知识
一、公安行政执法的概念和特征
公安行政执法,是指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从而直接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公安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行政机关,其基本职能之一就是行政执法。
公安机关的行政执法与其他国家机关行政执法活动相比。有自己独有的特征:
(一)公安行政执法活动的强制性
公安机关是具有武装性质的国家行政执法机关,人民警察是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力量,依法享有对人身、财产的强制权。由于其行政执法活动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因而表现出不同于一般行政执法活动的强制性。
(二)公安行政执法手段的多样性
公安行政执法可依法采取其他行政机关所不能采取的执法手段,并且这些行政手段灵活多样。如治安行政处罚中的拘留,强制措施中的收容教育、强制戒毒等限制人身自由的执法手段。
(三)公安行政执法范围的广泛性
公安行政执法活动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影响到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组织,覆盖整个社会。概括起来,公安行政执法的范围包括:
1、公安行政管理。公安行政管理,是指公安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履行政府职能,对特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具体内容有:治安管理、户口管理、出入境管理、消防管理、道路交通管理、计算机安全监察等。
2、公安行政处罚。公安行政处罚,是指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对违反公安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实施的行政制裁。我国现行的公安行政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公安行政处罚具体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者非法财物,暂扣、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执照等证件,责令停产停业。行政拘留等。
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3、公安行政强制措施。公安行政强制措施,是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公安行政管理活动中,依法定职权和程序,采取强制手段限制特定的相对人行使某种权利或者强制其履行某种义务的公安行政执法行为。主要包括:
1、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有劳动教养、收容教育、强制戒毒、收容教养、强制治疗、强制约束等。2、限制财产权利的行政强制措施,有查封、扣押、冻结等。
4、公安行政强制执行。公安行政强制执行,是指相对人不履行公安机关作出的、已发生效力的执行性行政决定时,公安机关依法强制其履行的公安行政执法行为。主要包括:强制拘留,强制传唤,遣送出境;强制划拨,强制扣除;强制拆除;代履行,强制金等。
二、治安管理处罚
(一)治安管理处罚概述
1、治安管理处罚的概念和特点。治安管理处罚,是指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人依法剥夺其人身自由、财产或其他权利的行政处罚。治安管理处罚的任务之一就是要通过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进行教育和处罚来达到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目的。
治安管理处罚有如下特点:
(1)治安管理处罚的适用对象是违反治安管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人,包括公民和单位。
(2)治安管理处罚的适用主体是公安机关。《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十一条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决定;其中警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决定。”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公民个人,都不能适用治安管理处罚。
(3)治安管理处罚适用的法律依据是《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其他相关的单行治安行政法规,其他法律、法规规定适用治安管理处罚的,也可以适用。
2、治安管理处罚的原则。《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条规定:“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上述内容包含了治安管理处罚的四条原则:
(1)过罚相当原则。过罚相当原则,是指根据过错大小决定处罚的轻重。过错包括违法的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过罚相当原则既是设定处罚的原则,又是实施处罚的原则。比如,《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二条对有关涉毒问题的处罚,明确规定了不同档次和幅度的处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公安机关在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时,应当按照过罚相当原则,根据行为人涉毒行为的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决定应给予的处罚。
(2)公开、公正原则。公开原则是指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处罚的法律规定要公开,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实施处罚要公开进行。其具体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保障管理相对人的知情权。比如,公安机关在传唤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时,要告知其传唤的原因和依据;公安机关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被处罚人作出处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告知被处罚人依法享有的权利。二是作出处罚决定必须公开进行。《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十七条规定,处罚决定书要当场交付被处罚人;有被侵害人的,还应当将决定书副本抄送被侵害人。公正原则是过罚相当原则的延伸。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求执法者必须对管理相对人公正对待,一视同仁,对相同性质和情节的违法行为,无论违法人的地位、名望有何不同,都应当给予同样的处理。二是要求执法机关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在法律规定处罚有一定幅度时,作出的处罚决定要合理。为了保证执法的公正性,《治安管理处罚法》还规定了回避制度,人民警察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如果是本案的当事人、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本人或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或者与本案的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该人民警察应当回避。
(3)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确立这一宪法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的体现。《治安管理处罚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治安管理处罚的一个重要原则加以规定,正是宪法原则的具体体现。保障人权就是要求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在依法履行职责的同时,必须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实旌治安管理处罚’,涉及的相对人绝大多数都是普通公民,特别是行政拘留是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因此公安机关在行使处罚权力的时候,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至关重要。例如,《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四种人不执行行政拘留:一是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二是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三是七十周岁以上的;四是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这些规定体现了以人为本、保障人权的思想。
(4)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处罚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处罚的目的是为了纠正违法行为及其后果。对违法行为人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教育。使大家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一是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法律的规定,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使每个公民能够自觉遵守法律。二是对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处罚也不是惟一手段,在处罚的同时仍然应当对他们进行教育。通过教育和处罚的结合使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人纠正违法行为。因此,对待具体案件,应当准确把握应予处罚、免于处罚、不予处罚和从重、从轻、减轻等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