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人年龄小不能善待收藏品:“抵押+信托”的方式解决财富管理难题
刘老先生是一名考古鉴定专家,素爱瓷器,收藏有宋、明、清的瓷器上百件,他家堪称一个小的博物馆了。老人家把这些瓷器都编了号,每天都会把玩、欣赏这些瓷器,有时间的话还会个个擦拭一遍。当有人想高价收买其中一两件瓷器的时候,老人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摇头,并且说:“我可不希望它们被拆散,这是一个完整的家庭,也是我的一个世界。”
老人家还没来得及为这些瓷器找到一个好的归宿,就突发心脏病猝死了,而且没有留下一片遗嘱。按照我国继承法的规定,如果死者没有遗嘱,那么就按照法定继承的方式,由配偶、父母、子女继承。老人家的父母、配偶均已离世,就剩了刘老先生的五个孩子。
大女儿在国外,生活优越,拥有自己的游艇,明确表示父亲的遗产自己分文不取;二女儿一直陪在父亲身边,知道父亲不希望这些瓷器(其中很多为成对或成套)分散,并表示过捐赠给学校博物馆的念头,一来可以保全,二来可以让更多人观赏。就希望以老人的名义进行捐赠。然而,其他三个兄妹却明确反对,希望拍卖、估价来分得财产。二女儿争执不过,最终只得看着父亲的大部分瓷器被拍卖,流入他人之手。
“父亲知道这件事情,一定很伤心,我们五个兄妹生活都很好,并不缺钱。”二女儿说,“这样的一个结果只缘于父亲当时少做的一手准备,就是订立一份遗嘱或遗赠。”现代人终究不可能再像古人一样,把自己的收藏品带进坟墓,如何安排这些藏品在自己死后的“着落”,得到善待并免于纠葛,就成了收藏者本人非常重要的一件“身后事”。
生前最好确立“传人”,请订立明确的遗嘱(或遗赠)
收藏品难定归属权,往往不宜分割,难于鉴定和估价,给法定继承带来了很多难度,但是收藏者本人如果能在生前就确立好收藏品的“传人”,就可以省去法定继承的一系列麻烦。“如果收藏者生前就想好自己的藏品最终由谁来继承、保管或所有,就该订立明确的遗嘱。”德恒律师事务所的李征律师告诉记者。
当然,遗嘱的形式有时也很重要,对于书面遗嘱要有本人签字(最好有日期,否则出现多份遗嘱时就很难判定),对于录音遗嘱及口头遗嘱,还需要有两名非利害关系人作为证人。
“当然,出于慎重的考虑,收藏者本人最好能将遗嘱进行公证,或者找律师制定更为妥善的法律文件。”同时,这就意味着,收藏者本人只要意识到订立遗嘱,确立传人,收藏品的继承不存在问题。另外一个问题却值得收藏者本人深思,你所确立的“传人”(遗嘱或遗赠对象)是否能够按照你的期望善待收藏,并将其流传下去?如果不能善待,你又怎么办?
确定死后进行捐赠的,最好遗赠中写明捐赠用途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某人将自己收藏多年的藏品没有留给自己的子孙,而捐赠给某高校博物馆,希望能为更多的人提供观赏到该藏品的机会,不想该高校却将藏品拍卖,取得拍卖价款用做他用,引来收藏者后人的诉讼。
对于这样的情况,法律专家建议:“收藏者应该意识到在遗赠中写明捐赠用途,或者可以附加条件,如不得转卖等等。”
“遗赠中还可以规定出现转卖情形的,死者家属可以收回该笔捐赠,重新按法定继承方式进行继承。”
担心“传人”年龄小还不能善待藏品,不会打理财富的,可以采用“抵押+信托”的方式
当然,收藏者可能还会遇到多种情况不能释怀,如担心“传人”年龄小未必能善待藏品,转手拍卖又未必能管理好这一大笔财富,还有可能被其他的利害关系人如养父(母)或配偶(女友)侵吞,同时藏品本身升值空间仍还很大,这个时候,收藏者该订立什么样的遗嘱呢?
李征律师告诉记者,在国外有一种“抵押+信托”的方式,即收藏者可以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订立一份附条件的抵押合同,即:当自己死亡的时候,该抵押合同生效。
同时,当事人与信托公司签订一份遗嘱信托合同,规定将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抵押出来的钱款交由信托公司进行管理,信托公司按月向死去的当事人的子女支付生活费用,直到这些子女有足够的能力将抵押的藏品赎回。
如果子女一直不会有这种能力,那么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可以按照藏品升值后的价值扣去管理费用后不断提升抵押额度,直到耗尽。
事实上,遗嘱信托合同的方式并不罕见,它的主要功能就在家族成员没有能力进行管理和掌控庞大的家族财产时(前),把财产以信托的方式,委托有能力的专业机构或者人员进行管理,家族财产得以传承。著名京剧演员梅兰芳就曾使用过这种方式。它可以帮助没有能力管理遗产的遗孀遗孤、按遗嘱人生前愿望管理信托财产、合理分配遗产,避免遗产纷争等等。“只不过,我国目前的遗产信托多集中于资金方面,对收藏品的信托需要转换财富方式,这可通过抵押来完成。其实,我国的法律架构已经为这种遗嘱方式做好了准备,关键是如果有机构能够提供这种综合服务就会更好。如果没有的话,可以借助律师的法律设计来完成。”李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