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信托责任是香港的另外一个宝贝:香港员工的信托责任感强于内地员工

  2001年下半年在国內股市极力推广“辩方举证”以及“集体诉讼”措施以保护小股民的正当权益,强调国家对股市等方面强化监管,因此得名“郎监管”。

  监管,监管,还是监管!谈起香港回归10年话题时,郎又表达了他对监管的情有独钟。郎认为,多重监管让香港股市受益。

  这个因强调监管而得名“郎监管”的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教授,笑称自己不是经济学家。生于中国台湾,学在美国,现在中国香港工作的郎虽然不是“土著”,但他最常说的是“我们香港人”。

  郎强调,香港的另外一个宝贝是:历经多年形成的信托责任。

  何谓信托责任?简言之,信托是指张三基于对李四的信任,将财产权委托给李四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信托责任由此产生,它是指李四(受托人)对张三(委托人)所负有的严格按张三的意愿(而不是李四的意愿)管理财产的责任。

  郎说,在香港,很少看到员工下午五点多就吵着要回家,因为他们知道什么是信托责任。当然,郎教授认为,这种信托责任的形成来自公平公正的监管体制。

  还是监管!

  受人之托完成使命的责任感很强

  香港雇员晚上十点钟、十一点钟下班很少会有怨言,很少见到香港员工下午五点多就吵着要回家,因为他们知道把工作干好是应该的。

  本报:回归十年来,香港或香港人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答:过去,香港人对内地可能在心理上有一些排斥,但现在恰恰相反,很多香港人都喜欢上了内地。香港人比较现实,这几年在经济上对内地依赖加深,心态可能发生了变化,比如,现在在香港讲普通话就是一种光荣。

  本报:你认为香港的发展得益于哪些方面的优势?

  郎:一般而言,香港人比较讲究实干苦干,香港的信托责任也比内地强很多。香港大部分员工对公司的信托责任是内地员工所缺乏的。在香港的公司里,雇员晚上十点钟、十一点钟下班很少会有怨言,很少见到香港员工下午五点多就吵着要回家,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他们的信托责任,把工作干好是应该的。

  本报:同香港相比,内地信托责任到底差距在哪里?

  郎:同香港相比,内地员工也非常缺乏信托责任。香港企业家到内地办厂,常会遇到一些他们不能理解的事情。

  比如,有的员工在公司做了一两年后就不愿意再继续做了,就会辞职和别人合伙开一个类似的公司。香港人一般认为,你好好做事,我好好对你,你凭你的能力升职,而在薪水方面我尽力给你照顾。那你为什么还不干呢?我认为这就是大陆员工信托责任缺乏的一种体现。

  本报:内地应该如何弥补不足?

  郎:我希望内地公司员工,无论是在国企还是在民企,都要多学学香港员工的信托责任。在企业信托责任方面,关键是还有很多内地企业不了解香港企业运作情况,这就需要媒体宣传,我在此也希望通过贵报号召和提倡这种信托责任。

  多重监管和司法环境促使港股繁荣

  在香港,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机构不只是证监会,还有廉政公署、股票交易所和经济犯罪调查科。

  这种监管是多重监管。()

  本报:你认为同香港相比,内地在上市公司治理方面应该借鉴哪些做法?

  郎:我们现在谈谈公司的治理问题。香港在公司治理上,一个很重要的优势在于:香港公平的法制化游戏规则。由于香港相对公平公正的法制规则,使得香港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管与内地不一样。

  在香港,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机构不只是证监会,还有廉政公署、股票交易所和经济犯罪调查科。这种监管是多重监管,并不是某个部门的单独监管。相比而言,香港证监会的司法权力不一定比内地强大,正是因为其他机构的多重监管,才使得监管体系、整个执法部门成了一张密网,可以从很多角度保护中小股民利益。

  比如,原创维董事局主席黄宏生就是受到了香港廉政公署的调查而事发;谢瑞麟珠宝首饰公司也是被廉政公署查出来的,他们都不是被香港证监会查出来的。

  香港另一个可贵的地方在于,它有一个与相对比较公平公正的司法体系所对应的一个公平公正的司法环境,司法体系对应的单位有证监会、联交所、廉政公署、经济犯罪调查科等,从这些方面来讲,香港对公司监管更为到位。

  本报:由于沪深股市逐渐变“牛”,已经有不少在港上市的公司提出回归A股市场。这会不会动摇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

  郎:这种竞争本身是很正常的现象。如果纯粹从金融方面做比较,香港是一个高效率的金融中心,香港兑换货币的效率是全世界较高的,比在纽约、伦敦都要高。在香港上市,对大陆企业更大的吸引力在于上述体制和软件方面的优越性,这些对于公司健康发展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