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信贷的形式和作用
国际信贷(InternationalCredit),是指国际间的资金信贷关系,即由一国或数国的政府、银行或国际金融组织向他国政府、银行、自然人或法人以偿还为条件提供资金。
(一)国际信贷的形式
国际信贷的形式很多,根据不同的情况可有多种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⒈按贷款的期限分类。短期信贷,贷款期限一般为一年;中期信贷,贷款期限多为1—5年,现在有延长的趋势;长期信贷,贷款期限一般在5年以上,有的可以长达数十年。
2、按贷款的利率分类。可分为无息贷款、低息贷款、中息贷款和高息贷款。
3、按贷款使用货币和优惠情况分类。分为硬贷款和软贷款。硬贷款使用较坚挺的货币,利率也较高;软贷款条件优惠,一般为无息或低息,还款方式灵活。
4、按借款还款的方法分类。可分为统借统还贷款、统借自还贷款和自借自还贷款等。统借统还贷款是由政府统一对外借款,这些资金或由国家集中使用,或者投放给地方政府和企业,借款本息由政府负责偿还;统借自还贷款是由政府出面统一对外借款,并将款项分配给需款的单位使用,各使用单位负责偿还所用贷款的本息;自借自还贷款是使用单位自己借款,自己偿还贷款本息。
5、按贷款的来源和性质分类。有政府贷款、世界银行贷款和国际商业银行贷款等。此外,还有联合(混合)银行贷款等。
(二)国际信贷的作用
国际信贷是国际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国际间接投资的一种方式,在国际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国际信贷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的贸易额与贸易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各国的出口中,机器设备,特别是大型成套设备所占的比重迅速增加,各出口国纷纷以出口信贷等作为刺激出口、提高本国设备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借款国则通过利用国际信贷引进技术和设备,提高本国产品的质量,加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2、国际信贷为大规模的建设和生产活动提供了资金
在国际间的信贷业务中,借款国可以通过国际银行、各国政府、国际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等多种途径,较少约束地多方面筹措巨额资金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能力扩充。
3、国际信贷有助于缓解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不足困难
许多国家为了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做后盾。因此,这些国家一方面吸收国际直接投资,另一方面利用国际信贷利率比较优惠,贷款期限比较长,有一定援助性质等特点,积极利用国际信贷资金发展本国经济。
4、国际信贷为发达国家的富余资金提供了出路
发达国家可以利用向发展中国家贷款的机会,输出富余资金,往往可以实现商品和资本的双重输出,调整国内的利率、物价、生产等经济问题,并通过信贷方式达到资金保值增值的目的。
5、国际信贷刺激了跨国公司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快速发展,这是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必然结果。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除自有资本的转移外,还有大量资本来源于银行国际信贷。有时,跨国公司也根据需要将暂时闲置的资金投入到国际信贷活动中去。跨国公司既是国际信贷的使用者又是提供者。
6、国际信贷有利于调节国际收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其成员国提供资金,有助于改善借款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和稳定该国的对外汇率。
国际信贷虽然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现有国际信贷体系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并维护维护其根本利益的。西方国家转嫁经济危机的作法,加上一些发展中国家借款的盲目性和使用监管不当,也得某些发展中国家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国民经济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此外,国际信贷受债权国财政和货币政策变化的制约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影响,有利率和汇率风险,也会加重借款国的财政负担。
(三)我国利用国外信贷的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积极合理有效的利用外资方针,我国引进外资的规模和水平明显提高,除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外,国际信贷也是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利用国际信贷来发展生产项目的主要形式有:外国政府贷款、世界银行集团贷款和国际商业银行贷款。
1983—2000年,平均我国实际对外借款总额年均增长15.2%,其中政府贷款增加了3.6倍,年均增长了10.1%,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增加了34.6倍,年均增长了25.0%,但因为外商直接投资增长更快,实际对外借款占利用外资总额的比重由53.8%下降到18.8%。21世纪后期,世界经济下滑和国际恐怖事件频繁爆发,中国被世界投资者、金融界视为投资环境最好的国家之一。世界银行贷款是中国利用国际信贷的一个主要途径,有力地支持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农村发展、扶贫和技术援助等。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对外资消化吸收能力的增强,对外融资渠道不断拓宽,规模逐步扩大。目前,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我国借用国外贷款,基本上形成了借、用、还的良好循环,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改善,保持了我国良好的国际筹资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