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受益人尽量别“法定”
日前,记者调查保险市场发现,不少寿险的投保人对“被保险人”“投保人”“受益人”等概念不够明晰,在签订保险合同时盲目选择“法定受益人”。天津保险协会专家指出,保单中“受益人”一项尽量自己指定,莫盲目选择“法定”,一旦被保险人身故,保险金将按遗产处理,很容易出现家庭纠纷,而且理赔起来也比较麻烦。
南开区消费者周先生拨打电话反映,他的儿子5年前投保了一份寿险,保额10万元,今年遭遇交通意外身故,现在关于保险金的分配问题出现了纠纷。原来,儿子在两年前离婚,又重新结婚,前妻缴纳了部分保费,认为应该获得一定的理赔金;而现在的妻子带来了新的孩子,也属于法定继承关系,关于理赔金的分配在家庭内部产生了很大的分歧。此外,该保险金的一个继承人在国外,也给理赔带来麻烦。
记者随后调查发现,寿险产品一般以“被保险人”身故为赔付条件,不少投保人在保单中受益人一项却选择了“法定”。按照《保险法》及《继承法》,这类保单的理赔金将按遗产处理,父母、配偶、子女都有继承权利,父母包括亲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这对于一些发生过离婚、领养等关系的家庭来说很容易产生纠纷。
中国人寿工作人员也表示,根据《保险法》规定,当保单未指定身故受益人时,身故保险金依照被保险人的遗产进行处理,身故受益人即等同于财产的法定继承人。在保险受益人有多位的情况下,要按照《继承法》规定的财产继承顺序来分割遗产。针对此类案件,保险公司一般要求必须所有遗产继承人均到场或所有遗产继承人证件齐全,方可受理理赔,程序比较复杂。
一位保险代理人称,她在销售寿险产品时发现,绝大多数投保人对“被保险人”“投保人”“受益人”等概念不够明晰,除非她善意提醒,一般都在“受益人”一项盲目选择“法定”,可能会为日后理赔带来不少麻烦。市保险协会专家提醒,消费者在签订保单时“受益人”一项尽量“指定”,并填写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码,不要使用“父亲”“母亲”“妻子”等模糊用语,一旦发生离婚等家庭变故,一些特定的人身关系可能发生变化导致指向不明,产生理赔纠纷。即使投保时明确指定了受益人,在发生离婚等事件后,也应及时和保险公司沟通,变更保单的“受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