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保险保障,应合理选择
“子女储备金”黯然退出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不少家长都在当时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为自己的子女投资了一份独生子女备用金保险。“当时的独生子女费是每月5元,大部分是单位来保险公司,直接将这5元投保。”保险行业相关人士介绍说,每月交取保费,直到子女18岁,而子女22岁时就可以连本带息取回。如今时限已至,当时的受益人大部分都可以领取此项保金。只是,可该款产品却已默默退出保险项目的舞台。
“这种储备型保险,是在1995年《保险法》出台后,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保险行业相关人士表示,那个时候,客户的需求开始多样化,而市场上出现的保险种类也开始增多,于是,不再能满足客户需求的子女储备金保险,逐渐丧失了存在的意义,保险的方式也出现了重大变革。
“虽然在今日看来,这种储备型保险的作用不大,可是在保险行业的发展进程中,它的出现具有启蒙意义。”保险行业相关人士说,这种备用金出现的时机,正是人们寿险意识的萌芽时期,它存在的意义,更多是让人们更好地认知人寿保险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而在它之前,中国的保险大多为财产保险。
风险共担成为公认选择
子女储备金保险的诞生与消亡,可谓演示出了人们保险意识变化的曲线。其实,众所周知,乐于存储是中国人一大共有的习惯,而当问及存储的原因,以备不时之需,几乎成为了大多数人的答案。“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有自己承担风险,对未来风险不确定的观念。”寿险行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投保有两种选择,投给自己腰包和投给保险公司。前者,用自己的腰包应对未来的养老、意外、疾病;而后者,则是由保险公司和你一起,为意外买单,换言之,就是风险共担。
随着子女储备金的消失,人们越来越重视人寿保险,尤其是父母越来越重视对儿女的保险保障。面对市场上出现的多种少儿保险,家长们应该如何选择呢。“家长们在选择少儿保险时,应该要注意一些基本原则。”保险行业相关人士提醒,首先应该考虑与孩子息息相关的问题,侧重程度依次为:意外、医疗、教育金储备;其次,还要应该“先大人后小孩”,因为在孩子成长期间,家长才是孩子最大的保险;最后,还要注意先急后缓原则。此外,保险行业相关人士还表示,选择少儿类保险,还要优先考虑有豁免权责任的保险产品,而且购买金额不宜过大。
让百姓感知保险重要性
保险意识的提升,在刺激了保险产品多样化的同时,也大大地促进了保险行业的发展。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保险公众宣传,提高全社会的保险意识,2013年保监会决定,将每年7月8日确定为“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主题是“保险,让生活更美好”。明天,是第二届“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今年为展示保险行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服务民生的良好形象,保险公众宣传日的年度主题确认为“爱无疆、责任在行”。
据悉,今年的“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陕西保监局、陕西省保险行业协会以及各保险公司,都已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例如,邀请市民、媒体等参观保险公司,不仅拉近了市民和保险公司的距离,大力普及了保险知识,还吸引了更多的人去关注保险、了解保险、参与保险,促进了保险机构与市民之间的互动,让百姓感知保险对生活的重要性。并以此促进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真正实现“保险,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