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忽视的老人“走婚”现象
目前,有许多老年人因丧偶后想寻找另一半共度“夕阳红”。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出于对财产、子女等方面的考虑,许多单身老人很难通过结婚这道门槛,往往选择非婚同居,而不领取结婚证件,人们把这种现象叫“走婚”。据湖北省宜城市老龄委的一项调查表明,全市“再婚”(包括领取证件和未办证的)老人中,“走婚族”接近50%。但是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讲,这种“走婚”现象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据笔者调查了解,银发老年人选择无奈“走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为了避免再婚后的赡养、财产分割等经济问题。许多老年人认为,如果拿了结婚证,就等于用绳子把两人拴在了一起,今后会在赡养义务上出现麻烦,经济与财产关系也难以清算,最好的办法就是同居、不领证。例如,三年前在某银行退休的胡女士刚过60岁,丈夫病逝。儿子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还没成家,她一个人照看一套大房子,整日少言寡语,萎靡不振,还经常失眠头疼,医生为她治疗半年竟无效果。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她认识了一名丧偶的企业退休男士,两人感情融洽。由于男方家子女多,经济条件不好,要结婚只能到女方家“安家落户”。但胡女士担心赡养负担重,房子将来还要留给儿子结婚,便提出了只同居不领证。无奈,他们过着“走婚”生活,至今已同居三年。那个男士倒是开明的告之:“不就是一张纸吗,无所谓的啦。领不领证都没关系,只要我们两个老家伙在一起生活情投意合就行。”像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二是为了避免子女反对等情感麻烦,不敢结婚。在调查的30多名再婚老人中,因为财产、情感等一些问题,有一半以上者遭到了子女的阻拦和指责。如一年前,在湖北省宜城市邮政部门工作的胡大伯,退休时相依为命的老伴突然去世,胡大伯像塌了天似的,一下子头也白了、背也驼了。经人介绍,他认识了另一名丧偶的退休女士,两个月后,他们俩便开始谈婚论嫁,但遭到了儿子和女儿的强烈反对:“妈妈才去世半年,你就猴急的续弦,太无情无义了吧。”在儿子、女儿的干预下,他始终不敢把新伴明媒正娶到家,只能偷偷摸摸不定期地走动同居。
三是“走婚”留下了心理缓冲期,能给老人较大的选择空间。调查中发现,有的老人怕一旦结婚,假如合不来,再闹离婚惹人笑话,不如走婚搭伴养老,实在过不拢也好说好散。许多老人坦言:“不领结婚证好,眼一闭,各走各的路,也没什么麻烦。”有这种心态的老人,在“走婚族”中有1/3的比例。
银发“走婚族”尴尬现象值得关注。老龄人非婚同居行为尽管不违法,但这种行为往往导致将来的财产纠纷,导致违法婚姻大量存在和婚姻家庭的不稳定,不利于保护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违背了社会道德。各地政府及其妇联、老龄委等有关部门应该加以正确引导,从倡导签订“再婚协议”、积极为老人搭建再婚平台等多个方面妥善解决好这个问题,引导同居“走婚”老龄人避免尴尬,依法步入婚姻的殿堂,名正言顺地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