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恋引麻烦,老人再婚前应给新婚姻法律保障
72岁老干部娶20多岁风尘女婚后生下一子
浙江在线10月7日讯72岁的杨伯娶了小他45岁的娇妻,生了一个儿子,但妻子不得不以保姆身份出现;82岁的王伯和49岁的保姆结婚后一个月就去世了,子女和后妈打起了遗产官司……这两个黄昏恋,因为夹杂了太多其他因素,而变得不再美丽。
子女为争遗产起诉曾是保姆的后妈
从湖北到温州当保姆的阿安,在82岁的丈夫王伯去世后,和老人的子女陷入遗产纠纷。
阿安今年49岁,在王伯家做保姆时和王伯有了感情。
阿安说,今年3月,王伯向她求婚时,她也很犹豫,但为了名正言顺地照顾王伯,她还是答应了。
3月18日,王伯写了一份遗嘱,大致内容是将房子、存款等,统统给阿安。遗嘱是打印的,上面有王伯的签字。
今年4月16日,两人到民政局登记结婚。工作人员回忆说,老人虽然行动不便,但神志清醒:“两人年龄差距很大,阿安说自己是保姆,王伯有病在身,我们怕留后遗症,还特意反复问了王伯,他都是说自愿的。”
“和王伯认识以来,没见有子女来探望。”阿安说,但就在他们婚后不久,王伯的女儿找上了门。
今年五一节过后,王伯再次被子女接走。阿安找不到他,后来还是殡仪馆通知她说,王伯已于5月11日去世。
阿安拿出遗嘱,与王伯的子女较上了劲。双方争议的焦点是一套70多平方米的房子,市价五六十万元。阿安现在就住在这套房子里,为了生活,她把不住的房间租了出去。
王伯子女手里也有一份遗嘱,是今年4月21日立的。大致内容是:房子由3名子女继承。
当地居委会进行调解。阿安说,如果给她10万元,她就放弃房子,后来降到3.2万元,但对方始终不同意。
前两天,王伯子女向法院申请了财产保全后,把阿安告了。温州瓯海法院现正在审理此案。
浙南律师事务所陈一来律师表示,这样的案子,一般要先辨别王伯两份遗嘱的真假,如果都是真的,则偏向公证过的那份。如果都没有公证,一般以后立的那份为准。
小45岁的娇妻生子,老人的家人不认“后妈”
家住嘉兴秀城区的杨伯今年72岁了。2004年,他与比自己小45岁的小李登记结婚,一年后生下一子。
在享受晚年幸福的同时,杨伯也遭受了莫大压力。小李以往的经历,以及两人悬殊的年龄差距,都让老人的子女无法接受这个“后妈”。
杨伯老伴20年前就离世了,他经济条件不错,子女都在外地工作。
他偶然认识了23岁的小李,两人交往越来越密切。这段关系遭到子女强烈反对,在他们看来,如此不般配的两个人发展忘年恋,肯定夹杂着财产等等因素,还会惹人非议。
最终,杨伯的子女接受了小弟弟,但对小李却一直不搭理。他们时常把老父和小弟弟接到家里住一阵,却拒绝小李同行,杨伯努力了很多次,却一直没能让大家的关系缓和起来,他也不得不开始担心自己百年后,妻子和小儿子的生活。
昨天下午,记者在杨伯住的小区采访时发现,这段婚姻连邻居也鲜有人知。“喔,老杨家啊,是有个20多岁的保姆,每天进进出出的。”很少有人想到杨伯和小李是夫妻。
管片民警倒是知道底细,“这对老夫少妻平时生活很低调,进出小区都特别注意,没办法,毕竟人言可畏啊。”
老人再婚应协调好各方关系
今年3月,我省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674万。而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公布一组数据表明,目前我国至少有2340多万老人独守“空巢”;在城市老年家庭中,“空巢家庭”至少超过30%,并且这个数字在2010年将可能达到80%以上。
一段原本简单的感情,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因为披上“忘年恋”的外衣,遭遇财产纠葛,而变得复杂与不近人情。
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奚从清介绍,从社会学角度看,老人丧偶后,想重新感受家庭温暖,需要配偶与之相伴,是人之常情,社会要理解,子女们也要多支持。
但老人也要慎重对待再婚问题,协调好各方关系。“老人可能过分偏向新配偶的感受,而忽略子女的要求。很多老人晚年再获爱情,觉得来之不易,冲动往往占据主导,进而产生过于片面的想法,容易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子女和再婚对象关系处理好,才会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否则即使结合,也会影响夫妻生活,进而影响老人的心理状态。从整个社会全局角度看,大家鼓励老人再婚,初衷是希望更和谐,而不是制造更多纷争。”奚从清说。
而陈一来看来,老人再婚前,更应从法律角度,给予新婚姻一定保障。比如与子女约定财产分配问题,和再婚配偶对双方财产进行约定,以书面形式成文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