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上海信用体系初显神威

  据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范希平介绍,上海现已初步建成针对个人与企业的两个信用联合征信体系。

  在个人联合征信方面,1999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启动个人信用征信试点。由上海资信公司建立和运营的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已采集了银行信贷、社会保障、公积金、人口户籍、民政、移动通信、水电煤、民事经济合同判决等信用信息,以及保险、证券、会计、公证等特殊行业从业者的职业信用共九大类267项个人信用信息。目前系统已覆盖600万人的信用数据,日均出具信用报告6500份,并可通过专网、互联网、现场查询网点等多渠道服务体系,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商业和社会公共管理领域提供个人信用报告、个人信用风险评分、客户账户后续管理以及中间变量等多层次的信用产品。商业银行等各类用户对个人信用平均查得率达87%,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运作模式较为成熟的个人联合征信系统。

  在企业信用服务方面,目前上海企业联合征信机构入库企业数达60万户,备案登记的从事企业信用服务的征信机构已有38家。经营范围包括企业征信和调查、银行资信评估、信用管理咨询、商帐追收、信用保险等业务,基本覆盖企业信用服务链的各个环节。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上海企业征信机构经营收入达1.6亿元,正在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业态。

  为构建有利于社会信用体系发展的综合环境,引导社会各方使用信用工具,上海开通了个人信用网上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信用报告网上免费查询、个人信息自主申报、信用报告异议申报等服务;开通了企业联合征信网上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信用信息自主申报、企业信用报告网上订购、企业基本信息网上查询等服务,营造了全社会知信用、用信用、守信用的良好氛围。

  为培育社会的信用产品需求,加快信用服务市场发育,上海从政府、银行和企业三方面推动信用产品的使用。一是政府带头使用信用产品。目前上海已在政府采购、政府扶持资金审批、建设项目招投标、享受优惠政策等多个监管和服务环节参考了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报告产品。二是在银行信贷领域作出使用信用产品的制度安排。《上海市个人信用征信管理试行办法》中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向征信机构提供个人信用信息,商业银行在提供消费信贷时必须查询征信机构出具的个人信用报告。三是鼓励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应用信用工具。

  范希平说,初具雏形的信用体系已成为上海投资软环境和发展新引擎,在保证经济安全、防范金融风险、降低商务成本、提高市场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促进了消费信贷。通过个人信用报告的使用,以及利用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分析跟踪借款人信用变动状况及趋势,能够较好地防范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目前,上海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个人消费信贷余额占全部信贷总量的比例已超过20%。据不完全统计,上海信用联合征信系统为商业银行规避的潜在金融风险达数亿元。

  促进了企业防范和降低经营风险。由于一些个人消费信息纳入了征信系统,使得人们对可能影响自身信用记录的行为倍加小心。如上海移动通信公司在对欠费用户发送律师函未果的情况下,增发了有关“欠费影响个人信用”的提示函,用户历史欠费额从2001年的1000多万元下降到目前的300万元左右。又如,上海将3万多名保险营销员的执业信息纳入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使保险营销员侵占、挪用保费的案件下降了90%。

  促进了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政府在依法对一些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进行处罚的同时,做好当事主体的失信及惩戒记录并主动与征信机构共享,在管理流程环节中嵌入信用报告使用制度安排,逐步形成对当事主体“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社会制约机制,增强了对非法经营行为的威慑力。目前,上海重点对涉及食品药品安全、公用服务领域乱收费、拖欠工程款和工资、经济鉴证类机构出具虚假报告等行为加大了失信惩戒的力度,取得较好成效。

  促进了诚信友爱社会环境的形成。随着信用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全社会信用意识的增强,社会信用体系客观上体现了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信用有价的文明意识、责任政府的管理手段和社会交往的自律机制,正成为上海保障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手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