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表的查账方法与技巧:其他查证法(三)
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对相同经济内容的相关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和查证问题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时,应先将用价值反映的综合指标分解为各种具体因素,然后将这些具体因素及因素的不同指标进行对比,以观察各种变动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再查明各变动因素的变动情况及变动的原因。这种方法,按其指标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绝对数比较法和相对数比较法。
(1)绝对数比较法绝对数比较法,是通过经济指标绝对数的直接对比分析来衡量经济活动的成果和差异的方法。
(2)相对数比较法相对数比较法,亦称比率分析法或百分数比较法。是利用比率对比分析来说明相关项目之间的关系,测定财务状况及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时,应先将需要对比的数值换算成比率,再从相关比率对比分析中,发现和分析存在的问题。
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通过先把综合经济指标分解为相互联系的若干因素,然后分析这些因素对综合指标的影响程度,再查明其原因和责任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便于对综合指标进行分析,从多种方法的因素中,找出最关键最本质的因素,为进一步详查提供审计依据。此法多用于经济效益审汁。因素分析法主要包括因素分摊法和因素替代法。
(1)因素分摊法
因素分摊法,是把综合指标分解为相互联系的若干因素,运用数学方法,按一定标准对这些指标所形成的差异进行分摊,以测定各因素差异对综合指标的影响程度,其作用与因素替代法相同。
(2)因素替代法
因素替代法,亦称连锁替代法。它是从数量上确定一个综合指标所包含的各个因素的变动对该综合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时,应首先把综合指标分解为相互联系的若干因素,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确定各个因素变动对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在应用因素替代法时,必须正确进行指标分解,并确定替代顺序。替代顺序的确定,要从经济指标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选定适当的条件,使分析结果具有客观性、有效性,能够明确区分经济责任,有利于加强计划管理和经济核算。
推理分析法查证
推理分析法可分为两种:
(1)直接观察推理法
是指审计人员通过直接进行观察,以感性经济为依据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如对现金进行突击盘点,根据盘点结果,得出的长余短少原因的判断,即属此类。
(2)间接观察推理法
是指审计人员根据掌握的信息资料把许多原有的判断进行对比,从中作出新的判断的一种方法。如进行违反财经法纪的专家审计时,对于被审单位的偷税漏税行为,就需要根据许多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做出新的结论。审计人员必需善于搜集资料,掌握情况,思维敏捷,反复思考,全面观察,才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本质,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非统计抽样
非统计抽样法是指根据被审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确定重点,有选择地抽查某些样本的一种抽查方法。为了减少审计风险,在使用抽样审查时,必须慎重考虑,周密安排好抽查对象,应当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适用范围
抽样法适用于工作基础比较好,内部控制比较健全的单位。一般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①被审查单位内部组织机构比较健全,干部素质较高;
②具有严格的经济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制度,并能认真执行;
③企业管理、会计基础工作比较好,会计制度比较健全;
④内部控制制度比较严格,能发挥监督作用。
(2)抽查对象和抽查重点在选定抽查对象,确定抽查范围之后,适当提出抽查重点:一般应着眼以下几个方面:
①选定比较重要的账户。如审计有无贪污舞弊的行为时,常以现金、银行存款和各种结算款项为重点;审查商业企业财务收支时,商品购销业务、商品库存及商品销售成本计算应当作为重点;
②详细审查金额较大的会计事项。但是,对金额虽不大。容易出现差错或弊端的会计事项也要进行抽查。
③抓住管理比较混乱的部门。企业单位往往存在内部管理水平不平衡,有些部门比较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也比较严密;有些部门不够健全,财产出入中管理手续不严,财产丢失严重,管理混乱,也应把它作为抽查重点。
④把握住各方面产生差错的时机。一般来说,业务繁忙时容易产生差错。
在对序时账记载的业务进行选择抽查时,可以平均抽查,如每季选一个月,每月选一个旬,每周选一日,也可采用单双日、单双同、单双月等抽查方法,为提高抽取样本的可靠性,可在业务繁忙的季节、月份、日期多抽查一些。[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