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原职工伪造印章及资料骗取2亿,挥霍数千万
利用3个伪造的印章,一套涂改过的虚假资料和高额的利息,还和别人在银行签订合约。曾是杭州某银行工作人员的犯罪分子利用自己熟悉业务流程、掌握大公司客户的“优势”,让投资者感觉“很可靠很安全”,轻松骗走了2亿元,并且大肆挥霍高达数千万元。昨天,杭州市公安局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一些典型的金融领域犯罪的案例。其中特别提到要注意以高息或高额红利为回报的金融领域的诈骗犯罪。
警方侦察嫌疑人利用假资料假身份骗走2亿
今年3月31日,杭州警方接到报案,某银行杭州分行称在原职工吴某遗忘的包内发现3枚伪造公章,其中还包括该银行的公章。警方迅速抓获了涉嫌伪造银行印章的犯罪嫌疑人吴某。吴某落网不久,警方就陆续接到2家公司和3位群众报案,称被吴某以借款的名义骗走大笔资金,初步估算涉案金额约达2亿元。
杭州警方深入侦查后,发现这是一起典型的签订合同且利用银行场地进行诈骗的特大案件,也是一起全国首例的典型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吴某、朱某在做生意过程中欠下一笔2000万元的资金无力偿还,两人于是利用曾在银行工作熟悉业务流程、掌握客户公司资料的有利条件,伙同他人私刻公章,通过利用银行场地、冒充银行工作人员、伪造相关文件和担保函博取出借人对借款一事的完全信任,并以月息4-8分的借款利息为诱饵,签订有银行担保的借款合同。所借款项得手后,吴某等人除用于支付前面借款人的利息外,多用于个人挥霍、赌博和还债,金额达数千万元。现公安机关对主要的6名涉案人员已执行逮捕。
警方分析此类案件一般有两个特点
警方表示,当前由于国家政策、主体市场强烈的投资内在冲动等原因,造成市场对资金需求不断加大,融资意愿强烈。在正当融资渠道因宏观调控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这种需求就会逐步转向非法金融融资渠道。加上股票市场形势不佳等因素造成非法金融活动不断增多,由此诱发大量金融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
通过对多起类似案件的分析,警方指出此类案件一般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在中央政府加大调控力度后,犯罪嫌疑人利用市场主体对资金需求加大,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大环境,以高额的利息或高额红利为诱饵,骗取他人存款、投资。目前犯罪嫌疑人一般许以月息3分以上高利,高的达到8分。月息8分的高利相当于年投资收益达1倍以上,对渴望投资获利的单位和个人有极大的诱惑性。目前,这些地下运行的公司还为数不少。二是利用自身优势,使得存(借)款人对存款或投资获益的真实性深信不疑。
警方提醒注意非法小广告保持清醒头脑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近期大量的非法金融中介,通过发放小广告或利用报纸、电台等媒体中的广告栏高频率地进行广告宣传,打着咨询、服务的幌子,代办信用卡贷款、代为抵押、代为申请贷款、代为融资、代为炒股、代为注册增资,其间涉及大量的非法金融活动。而群众缺少投资渠道,受到高息或高额投资红利回报的诱骗和各种广告的蛊惑,极易上当而参与进去,从而引发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杭州警方藉此向社会预警,提请广大人民群众在投资大潮面前,切记保持清醒的头脑,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轻信以高息或高额红利为回报的各种投资活动,确保自身的资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