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医生如何看待误诊率

  对于目前频发的医患矛盾和医患对立,廖某某日前表示,卫生部门将从制度到管理一揽子解决问题,但他也希望,患者能理解医生犯的一些可允许的小差错。

  6个月前,笔者的一位家人在一家医院确诊为某病。前不久,她因私事到长沙,顺便到当地一家国内颇有名气的医院复诊。没想到,这里专家级别的医生,几乎完全推断了之前的诊断。意思是说,第一次的诊断可能是错误的。诊断错误,即意味着之前吃错了药,而且吃了半年之久。

  面对这样的“乌龙”,家人实在很难做到平常心,难免迁怒于医生,甚至包括笔者这样时常劝她要“相信医生”的,也成为了迁怒的对象。

  前几天,笔者赶到了长沙,反复向她解释,大意与之差不多,请理解医生可能会犯的一些差错,比如误诊。在这里,笔者引用一个相关的数据,鉴于医学的复杂性和疾病的多样性,任何一个医生都可能会误诊。如果是在门诊看病,误诊率是50%,如果是在住院部,误诊率可能是30%。

  这两三天,在笔者的建议下,我们在长沙找了两三家大医院及多位知名专家就医。耗时间,耗金钱,还要找熟人。结果是,在诊断及治疗方案上依然还是存在着不小的争议。截止到目前为止,任何一个医生的意见都可能是正确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

  经过了这样反复的“折腾”,笔者这位家人的一个最新感受是,那些承认自己可能会诊错,愿意直接告诉你,现在可能确实还弄不清楚问题,需要继续进一步观察才能确诊的医生,反而可能是最值得信任的。“承认会犯错”并不会削弱医生权威。相反,那些在短时间内就得出百分百诊断结果,并且不会认为自己可能会犯错的医生,反而可能是值得怀疑的。最厌恶的一种医生是,为了给你开一大堆可能是有回扣的贵药,一口气就轻佻而武断地将你诊断为某病,丝毫不留任何的回旋余地。他们根本不怕误诊,似乎觉得,误诊是你病人的痛苦与麻烦,是你的不幸,而与我毫无关系。

  还想告诉读者们另一个不幸的事实,现代医学技术虽然越来越发达,医疗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但很多医疗专家认为,误诊率不但没有因此下降,而且还在上涨。原因在于,这只是医疗设备与治疗上的进步,但医学在对人体的病理认识依然是有限的,有病理专家提出,这个数字可能是10%~20%。

  尽管这是一个比较残酷与无情的事实,但笔者为什么还要时常反复强调,只要选择就医,你还得相信医生?道理很简单,医生毕竟是拥有更多疾病信息和经验的专业工作者,对一种疾病的判断,他的正确率要远远高于从未接触过医学的人。不是绝对正确,而是相对准确。

  所以,在这种客观前提下,承认可能存在误诊,医生可能会犯错,让患者明白这个事实,不但不会像某些人担心的那样,会因此而激化和恶化医患矛盾,削弱医生权威。反而有可能带来的好处是,患者更客观地认识与看待医生的工作,更理性地看待医疗的局限性,并想方设法通过二次诊断等方法来降低误诊率,减少意外性伤害。

  因为笔者实在不愿意再看到那一幕,医学及医生被认为全知而全能,他们习惯性地去掩饰那些不足与缺陷,还有种种难测的风险。患者受这种误导,最后反因此受害,进而迁怒于医生的过失,甚至出现一些难以调和的矛盾,导致医疗悲剧。

  前不久,钟南山院士透露,即便是他在出门诊时,都会有三到四成患者拍照、偷偷录音。其实,笔者了解他表达的是同一意思,他也可能会犯错,患者怀疑他是正常的,虽然他是钟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