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全员合力为上马保驾护航,医疗保障覆盖每个角落

  从绵延42.195公里的漫长赛道,到覆盖近3.5万的参赛人群,在规模庞大的马拉松赛事中,要将安全理念与医疗保障遍及赛道每个角落并非易事。本周日,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即将鸣枪。为避免赛道悲剧,赛事组委会在增加医疗布点、优化医疗配置的基础上,首度将志愿者、裁判、保安写进了突发医疗事故的预案之中,力求合全员之力为上马保驾护航。

  近年来,在全世界马拉松赛事出现的猝死案例中,遇难者死因多为由高负荷运动引发的突发性心血管疾病,而这自然也成为了上马组委会的防治重点。据上海市卫计委应急办主任何智纯介绍,为争分夺秒抢救生命,本届上马设置了双重保障——就近医疗人员展开心肺复苏治疗的同时,救护车也会在五分钟内赶到事发现场。

  除了在事故高发的终点区域布置的东方医院国家级紧急救援队外,来自“第一反应”专业急救团队以及“上海蓝天救援队”的150位配备专业心肺复苏设备的医疗人员将组成急救队反复巡逻赛场。为保障“五分钟原则”落实,组委会将在比赛当日动用17辆普通救护车与两辆特种救护车组成一条流动急救线,随时做好开放赛道介入救援的准备。而在黄浦、静安、徐汇辖区内,20个依据事故发生概率布设的固定医疗点随时待命准备对接,其中15个布置在赛道沿线,五个布置在各项目终点附近。为应对选手因伤势严重或其它原因有入院治疗的需求,包括华山医院、长征医院在内的七家赛道沿线周边医院在比赛当日将专门为赛事开辟绿色通道,组成定点医疗救援圈。

  尽管急救预案已相当完备,但在何智纯看来,这却并不足以完全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医疗人员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但却未必能在第一时间发现事故。”为将保障覆盖赛道的每个角落,上马组委会今年在为裁判、志愿者以及保安开展培训时,还为这些非专业医疗人员传授了一项新技能——观察参赛选手的神情姿态,以判断其身体状况是否适合继续跑步。为了能及时汇总赛道上数千双“小眼睛”所发现的问题,组委会重新打造了一套即时通讯系统,便于各部门能与医疗指挥总部直接取得联系。此举省去了往届赛事中层层通报的冗长过程,为医疗指挥部及时安排救援车辆,采取救援行动创造了基础。

  不过,何智纯坦言,在预防赛道悲剧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并非是医疗人员,而是跑友自己。除了老生常谈的“要量力而行,勿轻易挑战极限”,担任本届赛事医疗团队负责人的何智纯,还提醒各位选手赛前应认真阅读组委会发布的由运动医学专家编写的专业知识短信;在比赛的过程中,要实时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一旦感觉不适要及时与沿线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主动寻求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