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疫苗有望防老年痴呆
如果脑组织上长了“老年斑”,人们就会陷入“老年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的魔爪。中国目前约有老年性痴呆患者500多万,有机构预测,或将成为全世界有痴呆症患者最多的国家。如能找到预防方案,这一增长态势或将扭转。
近日,好消息传来,中山大学课题组成功合成预防疫苗,能够帮助刺激机体产生预防老年性痴呆出现的抗体。不过,该研究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从实验室到临床使用,还有诸多未知科研难关有待攻克。
疫苗问世尚待时日。专家表示,目前来说,多动脑、多运动,有效防治高血压、高胆固醇等基础疾病,在老年痴呆初露端倪时便积极采取药物治疗,是预防老年痴呆更为有效的办法。
中国将成老年痴呆患者最多国家
80岁的彭阿婆几年前突然出现记忆力衰退,经常一上街就找不到回家的路。最近一段时间,她连亲人也不认识了,将最疼爱的外孙称为自己的“同事”,时常哭闹着对家人说“要回自己的家”。
数据显示,老年痴呆症在6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达到4%~6%,目前中国老年痴呆症患者约为400~600多万,且逐年上升。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今年发布的报告指出,痴呆患者人数预计每20年增长一倍,到2050年病人将达1.15亿,其中大部分患者在中低收入国家,而中国将有可能成为全世界有痴呆症患者最多的国家。
“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通常记忆力衰退、丧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变得脾气暴躁,喜怒无常,终日需要家人照料。”广东省人民医院省老年医学研究所神经科主任徐书雯表示,俗称“老年痴呆症”的阿尔茨海默病是由于脑神经细胞受损而导致的一种慢性脑部疾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患重度老年痴呆的比例达5.8%,85岁以上人群高达30%。
最新研究
中大研发老年痴呆疫苗
在第十四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上,记者获悉中山大学有课题组在老年性痴呆疫苗研究上取得进展。中山大学的科研人员已成功合成一种名为“Aβ42全肽及Aβ1-15和Aβ36-42片段肽”的疫苗,可能具备预防老年痴呆的临床价值。
老年痴呆症病因何在?我们就要提到一种名为Aβ的蛋白。Aβ是大脑皮质老年斑的主要成分,是引起老年痴呆症的重要物质。
为此,老年痴呆疫苗的主要攻克方向就是设法把Aβ蛋白“消灭”。据介绍,中山大学研发的多肽类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β42的抗体,阻止Aβ在脑内的沉积,并可有效清除已形成的老年斑,显著改善学习、记忆功能。
有专家表示,多肽类产品对于治疗老年性痴呆症的效果比其他药的效果要好。“以前都是用神经类营养药和达碱类药物来治疗这类疾病,只能从症状上缓解,而不能根治。多肽类疫苗则是从发病诱因着手,促使诱发老年痴呆的蛋白发生改变,疗效将更显著。”
疫苗离临床使用尚有时日
广东有公司早前已开始老年性痴呆疫苗Aβ1-15合成肽疫苗的临床前期研究。记者获悉,尽管老年性痴呆疾病疫苗研究带来的市场前景巨大,但研发难度也不可忽视,目前国内研究还处于临床试验甚至实验室研究中。“目前多肽疫苗多处在实验室或临床实验,还很少到临床使用,能真正临床使用已是很了不起。”中山大学有老师告诉记者。
除了预防老年痴呆,医学界也在进行多肽疫苗预防其他疾病的研究。艾滋病和丙肝都是病毒性疾病,目前都没有理想的疫苗。1999年美国公布了两种艾滋病病毒多肽疫苗,在人体临床试验上显示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此外,国外学者从丙肝病毒中筛选出一般多肽,它可刺激机体产生丙肝病毒的保护性抗体。
老太太更易患老年痴呆?
许多人感觉,老太太更容易得痴呆。“其实老年痴呆没有明显的性别偏好,但给人留下这种错觉,是因为女性寿命更长,且往往比男性受教育程度低,还有雌激素的影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郭黎副主任医师指出,目前对老年痴呆症的确切成因尚无定论,一般认为与遗传基因、血管疾病、脑外伤病史等有关。
郭黎还提到,中年人也会得“老年痴呆”,临床常见年过五旬的人已出现早期记忆力障碍。
多动脑多运动
可延缓老年痴呆
郭黎表示,老年痴呆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目前采用胆碱酯酶等药物,可延缓病情进展大约一至两年。他建议,老年人应多用脑,积极锻炼身体,“运动不足、整天‘宅’在家中的老人更容易发病。”徐书雯建议,对于已经发病的老人,可鼓励其每天写日记,就像小学生作文一样,写当天做了什么,有助强化记忆。而有研究显示,适度饮茶喝咖啡、听音乐,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老年痴呆。
“很多人会将老年痴呆与老年人的‘健忘’混淆,没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徐书雯说,其实两者有明显的差别:
老人健忘,一般忘了事件的一部分信息,经人提醒后还会记起整件事,且健忘不影响生活自理。而在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记忆中,该事件整个“蒸发”,经人反复提醒也不记得此事发生过,并会逐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健忘的老人会知道自己的记忆力衰退,并因此而苦恼,会想办法提醒自己。而老年痴呆症患者对自己的异常毫无察觉,也不烦恼,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
健忘的老人在时间、地点、人物关系、周围环境识别能力方面不会出现改变。而老年痴呆症患者表现为对周围环境丧失识别能力,不知身在何方。(记者任珊珊徐静通讯员靳婷温志勤郝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