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纠纷“病根”何在
医疗纠纷索赔数额越来越大,因医疗纠纷引发的恶性案件增加,引发纠纷的原因也越来越多。4月14日,济南市历下区法院5位审理过多起医疗纠纷的法官坐在一起,为2007年以来该院审理的143起医疗纠纷案件“把脉”,探讨医患纠纷“病根”。
医疗纠纷难“降温”
“医疗纠纷涉及到患者的身体健康权,多年来一直是社会热点。医疗纠纷案件增长的幅度远远小于门诊病例数量增幅,但从绝对数量上说,医疗纠纷仍然呈现大幅增长趋势。”历下区法院民三庭庭长戚文波介绍,近几年,医疗纠纷的特点更加突出:医疗纠纷索赔数额越来越大,与前些年索赔额几千元、几万元相比,目前医疗纠纷的索赔额动辄几十万,去年以来,索赔额过百万的案件已经有好几起;因医疗纠纷引发的恶性案件增加,围堵医院事件屡见不鲜,打骂、杀伤医生的案件也屡次出现;引发纠纷的原因也越来越多,患者对收费不满、认为医生操作不当、认为医院没有满足知情权、认为医院误诊误治等等,都可能引发纠纷。
历下区法院民五庭庭长段某某分析: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医患纠纷是患者负有举证责任,从2002年4月1日起,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由医疗机构对治疗没有过错负有举证责任,2010年7月1日起实施的侵权责任法规定医疗纠纷“谁主张谁举证”,可以说,法律对患者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医疗服务的消费越来越“透明”,很多患者在认为权益受损时,纷纷起诉医疗机构。
“医疗纠纷居高不下,使医疗机构在诊治过程中越来越保守,稍有风险就不敢治疗。这必然阻碍医学科学的进步,最终受害的是患者。”戚文波认为,医疗纠纷最终造成的是医患双方“双输”的结局。
医疗机构难辞其咎
济南市民王z因孩子早产,到济南某医院治疗。结果医院给孩子过量吸氧,导致了孩子视神经发育不良。后又因为医生疏忽,没有按医疗规程及时进行复查和治疗,导致孩子失明。王z将该医院告上法院,最后获赔80余万元。
聊城在校女大学生张某感到自己的乳房偏小,于是到济南某医院进行隆胸手术,术后出现乳房硬结、双大腿畸形的状况。多次协商未果,张某将医院告上法庭。经鉴定,法院认定被告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存有过错,判决其赔偿张某4万余元。
据统计,历下区法院此前审理的143件医疗纠纷中,医疗机构被判赔偿的约占90%。从这个比例也可看出,绝大多数医疗纠纷中,医疗机构难辞其咎。戚文波说,这些医疗机构被判赔偿的案件中,医生疏忽,不规范操作,误诊误治,过度医疗,服务态度差,技术水平弱,管理混乱等原因都有。
济南市民王某在济南一家医院治疗,认为医院存在过错,导致自己迟迟不能治愈,将医院告上法庭。在法庭开庭审理过程中,需对医疗行为进行鉴定,但王某予以拒绝。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普通市民,而医院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人脉关系,肯定能影响鉴定结果。因此,他不相信鉴定,就认一个理:“我在医院看病受到损害了,医院就得赔。”
结合办案经验,段某某分析说,很多患者维权意识增强了,这是一种进步。但有些患者缺乏理性,总认为自己处于弱势,忽视医疗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很高风险的行为。在治疗过程中一旦不如意,甚至因为医生态度不好,就认为医院存在过错,就将医疗机构告上法庭。
“还有一种不合理的倾向,那就是个别患者把医院当成‘唐僧肉’,认为只要去闹、去告,医院顾忌声誉就会给予赔偿。”段某某说,在具有风险和很多变数的医疗活动中,患者的就医理性也需要加强。
减少纠纷需综合“处方”
在座谈中,段某某讲了这样一件事:山东一位富豪患上了一种怪病,很多医院都不敢进行手术。最后,他花50万美元从美国请来医生进行了手术。病愈后,他连连称赞美国医生医术高明。美国医生笑着说:“在美国,你给我多少钱,我也不敢做这个手术。”他问原因,美国医生说:“在美国,如果手术失误给患者造成损失,我就终生不得执业,所以我不敢冒风险。”结合这件事,段某某认为,加强医疗机构过错追究机制,是避免医疗纠纷多发的一个有效手段。
历下区法院民五庭副庭长闫某认为,当前医患关系总体是大和谐中有小的不和谐。人们对医生和医院从心理上都是十分敬重和信赖的,但是许多病人就医经历并不愉快,很多是因为患者感觉未得到尊重等。因此,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医生是主动的一方,需要医生增强人文关怀,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落实到细节中。同时,医生要加强告知义务,让医疗过程透明化,让患者明明白白就医,通过加强医患沟通,在医患之间建立起信任关系。
“在一些大医院,一个医生一上午要看几十个病号。”民五庭法官宁爽说,目前由于优质医疗资源多集中在大医院,市民头疼感冒都习惯去大医院,这导致大医院不堪重负,加剧了医患矛盾。而在医疗资源的分配和改变市民就医习惯上,也需要全社会做出努力。
通过对所办案件的分析,段某某发现:那些医德高、医术高的医生,几乎没有医疗纠纷。因此,他认为,医院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努力提升医术水平,是避免和减少医疗纠纷的治本之策。(文中患者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