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机构引起医疗纠纷两个结果
宜都的一家人为了在医院治疗过程中死亡的亲属志云(化名),将医院告上了法庭。五年来,死者家属与宜都某医院展开了一场“马拉松”式的拉锯战,经过宜都市法院的一审,宜昌市中院的二审、再审,近日,宜昌市中院作出终审判决,维持了一、二审的判决结果。这起备受各界关注的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其来龙去脉是怎样的?又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警示意义?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市中院的办案法官。
家属
人是被医院治死的
一审期间,志云的家属诉称,2006年9月16日深夜,志云感觉不舒服,便到医院检查。门诊医生诊断后,发现志云病情严重,便安排他住院治疗。
值班医生为志云输液挂氧,然后在他胸部打针。打完第一针,志云大喊疼痛并拒绝打第二针,然而医生不同意。之后,第二针拔出后不到一分钟,志云疼痛难忍,经抢救无效死亡。家属要求院方说明志云的死亡原因并提供病历资料,院方拒绝。此后,经卫生主管部门出面,院方才将病历资料复印件交给家属。家属认为,医院未进行拍片就确诊,且在未经患者志云同意和未进行麻醉的情况下,强行穿刺造成志云死亡,其行为违反了医疗法规和程序。家属要求医院赔偿各项损失11万多元。
医院
病人病重抢救无效
一审法院审理期间,医院辩称,志云因慢性咳喘五年,再发加重呼吸困难一周而入院治疗,其入院时的所有症状表明,他当时已经处于生命垂危状态,终因病重抢救无效死亡。
2006年12月,宜昌市医学会受一审法院委托,作出医疗事故鉴定书。鉴定分析认为,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及此次就诊的情况来看,院方诊断明确,医院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诊断性穿刺抽气未违反诊疗常规。虽然院方在紧急抢救过程中存在过失,但与患者死亡无因果关系。鉴定结论为:本病例不属于医疗事故。据此,院方请求驳回死者家属的诉讼请求。
关键
两鉴定结果不一致
家属由于对鉴定结果不满,又向一审法院申请法医学鉴定。
2007年5月,某鉴定中心受一审法院委托,作出法医学鉴定书。鉴定分析认为,医院在对志云未进行X光胸透、拍片或者CT客观检查记录的情况下,诊断其为自发性气胸并进行胸腔穿刺排气,这种诊断缺乏客观影像记录。另外,院方未履行告知义务,院方对志云进行胸腔穿刺特殊检查(治疗)时,未签订知情意见书。因死者未进行尸检,其死亡原因不明确,不宜对死因进行鉴定。
该鉴定中心的最终结论为:医院在对志云的诊疗过程中存在一定过错;志云未进行尸检,院方存在的过错与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不宜鉴定。
判决
医院仅承担一成责任
尽管有两个鉴定结果,一审法院最后却采纳了宜昌市医学会的第一次鉴定结果。对于家属主张的损失,法院认定为88971元,因医院存在一定过错,法院判决其承担10%的赔偿责任,即赔偿家属损失8897元,同时驳回家属的其他诉讼请求。
随后,家属向市中院上诉。2008年3月,二审维持了一审判决。家属不服,向省高院申请再审,省高院随后指定宜昌市中院再审。
2010年底,该案再审立案后,市中院于今年2月15日对该案进行了审理。通过再审,于近日作出终审判决,维持了一、二审判决。
缘由
鉴定中心不具备资质
两个不同的鉴定结果,各级法院数次审理,为何一致采用宜昌市医学会的鉴定结果?
法官介绍,2005年12月,湖北省司法厅对某鉴定中心作了注销处理。该中心至今未通过湖北省司法厅审核登记。
市中院再审认为,宜昌市医学会基于志云的原始病历所做的鉴定程序合法,鉴定材料真实有效,其作出的医疗事故鉴定书应当被采信,某鉴定中心于2005年12月被管理部门取消鉴定资质后至今未予恢复,故其2007年作出的该案所涉鉴定书的鉴定程序不合法,不能作为该案的定案依据。
因此,原一、二审判决根据鉴定结论认定医院的诊疗行为与患者死亡之间无因果关系,判定医院不应对志云的死亡承担责任,符合本案案件事实和相关法律规定。最终,市中院再审维持了一、二审判决结果。
提醒
请选择有资质的机构鉴定
市中院审理该案的法官提醒,作为一起典型的医疗损害赔偿案件,此案的启示意义不少。其中,最重要的是一旦发生医疗损害赔偿,当事各方应及时请具有资质的鉴定单位进行鉴定。
另外,除了医疗损害方面,包括建筑质量、价格等方面需要鉴定时,当事人、代理人均可到司法部门查询,选择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只有有资质的机构作出的鉴定结果,法院在审理时才会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