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医改攻坚看病难看病贵

  “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得了阑尾炎,白种一年田;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这些民谣曾是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真实写照。如今,这种情景正悄然转变。

  过去5年,“全民医保”时代到来,城乡居民参保达12.5亿人,其中参合农民达到8.35亿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农村地区,人均筹资水平从“十五”末期的30元提高到“十一五”的150元,报销最高限额达到当地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的6倍。城镇医保覆盖人口3.9亿,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覆盖超过90%的人口。

  过去5年,我国建立基本药物制度。2009年8月,我国正式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307种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目前,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已在全国30%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全国已有51%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后的基本药物价格平均约下降30%。

  “十一五”期间,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中央累计安排专项资金558.4亿元,支持近5万个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建设,其中县级医院近2000个,乡镇卫生院23000个,村卫生室200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82个,精神卫生专业机构116个。

  900所城市三级医院与2200所县级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和协作关系,并通过培养培训、对口支援、执业医师招聘等多种手段,改善基层服务条件,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十一五”期间,医疗改革在不断推进。自2006年6月医改启动以来,医改方案经历了近3年的酝酿、讨论和修改。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公布。新医改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这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创新。2010年2月,《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公布,标志着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破冰起航。

  “十一五”期间,政府投入卫生事业力度空前,2006-2009年,中央财政合计安排卫生事业资金1852.9亿元。2009年与2005年相比,在卫生总费用中,政府卫生支出所占比重从17.93%增加到27.23%,社会卫生支出比重从29.87%增加到34.57%,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从52.21%下降到38.19%。

  “十一五”期间,医疗卫生系统在不断考验中增强监管能力,努力维护百姓的健康安全。安徽华源欣弗事件、江西“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事件……这些药品事件使群众身心受害,也使卫生监管部门经历了阵阵的剧痛,突显了我国药品监管的严峻形势。

  这5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群众关心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特别是去年全面启动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率的提高,减少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减轻了群众的用药负担;城市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加强,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移到基层,改善了医疗服务,控制了成本费用。

  这5年,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推动我国向实现全民“病有所医”目标迈出坚实的一步。这5年,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社会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困扰群众生活。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确定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建立确保公平效率的运行机制,建立严格的医疗监管机制,努力实现全体居民人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推进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将培养造就一批医学杰出骨干人才,给予科研专项经费支持;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支持培养5万名住院医师;加强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培训30万名全科医师,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逐步减少个人承担看病费用的比例,到2015年,计划把个人承担看病费用的比例减至30%以下,达到国际水平。我国将继续完善医改的具体措施,尽快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