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晋城市行政执法监督办法》的通知-法律法规
发文单位:晋城市人民政府
文号:晋市政发〔2006〕39号
发布日期:2006-11-22
执行日期:2007-1-1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驻市各有关单位:
《晋城市行政执法监督办法》已于2006年11月20日经市人民政府第六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落实。
晋城市人民政府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晋城市行政执法监督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监督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山西省行政执法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对本市行政区域内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行政执法监督是指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政府对其所属工作部门及垂直管理部门、上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对下级人民政府所属相应工作部门的行政执法活动实施的监督以及行政机关对其所属工作人员的执法行为进行的监督。
本办法所称行政执法机关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具有行政执法权的工作部门,法律、法规授权行使行政执法权的组织以及受行政机关委托行使执法权的组织。
第四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法制机构是该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实施行政执法监督的工作机构,具体负责行政执法监督的有关工作。
人事、监察等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协助做好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第五条行政执法监督应当遵循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及上下结合、内外结合、主动监督与受理投诉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行政执法监督需要新闻单位或者社会各界支持配合的,有关新闻单位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予以支持和配合。
第二章监督的实施
第七条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法制机构的行政执法监督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时,除对当场发现并须及时纠正的执法违法行为进行检查纠正外,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出示行政执法监督证件。
第八条行政执法监督实行回避制度。
执法监督人员所承办的监督事项与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九条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对本级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进行审核确认,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在本行政区域内进行公告;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发生变化时,应当补充公告。
第十条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法制机构应当按照《晋城市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管理办法》,做好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和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工作,建立行政执法人员档案。
第十一条行政执法监督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进行:
(一)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
(二)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
(三)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
(四)对行政执法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进行考核评比;
(五)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进行调查;
(六)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执法行为的投诉、举报。
被监督单位和人员应当如实报告情况,提供有关资料,接受监督。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协助、配合。
第十二条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法制机构应当建立定期监督检查与不定期监督检查相结合的制度。
监督检查内容分专项检查和全面检查。
被检查机关要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说明。
监督检查结束后,法制机构应当出具监督检查报告。
第十三条法制机构应不定期对行政执法机关的案卷进行检查、指导和评比。
第十四条行政执法机关制发规范性文件,应当按照《晋城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暂行办法》,报请法制机构审查和备案。
第十五条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法制机构应每年对行政执法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执法效果进行考核评比。
第十六条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对下级人民政府、本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其所属工作部门及垂直管理部门的执法行为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进行民意调查;
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应当对本部门具体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进行民意调查。
民意调查可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定期走访等方式进行。
民意调查结果是人民政府、政府各部门、行政执法人员执法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
第十七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或者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法制机构投诉和举报:
(一)不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的;
(二)违法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
(三)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的;
(四)违法实施行政收费的;
(五)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
(六)违法实施行政裁决的;
(七)其他违法执法行为,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县(市、区)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的行政行为不服,向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投诉的,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的,可以直接受理。
第十八条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法制机构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执法行为的投诉、举报。投诉、举报事项符合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条件的,进入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程序;不符合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条件的,由法制机构调查处理。
第十九条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每年应当对本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评议。
第二十条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法制机构应当建立行政执法情况通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本地区、本系统的行政执法情况进行通报。
第二十一条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对本行政区域内有重大影响、有争议、久拖不决的行政执法案件,应当及时进行监督检查,受监督检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期限反馈办理结果。
第二十二条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加强对行政执法机关行政不作为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行政执法机关全面履行法定职责。
第二十三条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于每年1月15日前以书面形式向本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报告上年度本部门行政执法情况。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于每年1月30日前以书面形式向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报告上年度本地区行政执法情况。
第二十四条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统计制度,按照规定向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报送统计资料。
第二十五条行政执法机关之间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出现争议的,争议各方应当主动沟通,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应当提请人民政府法制机构主持协调。在争议没有解决之前,任何一方不得单方面下发排斥或者涉及对方法定职责权限的文件。
行政执法争议经协调达成一致意见的,应当制作协调意见书,各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应当执行;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的,由本级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决定一经作出,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必须执行。
第二十六条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和行政执法机关应当积极开展有关行政执法的调查研究,改进行政执法工作。
第三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行政执法机关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不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开展行政执法活动;
(二)违法发布规范性文件并造成具体行政行为普遍违法;
(三)擅自设定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或者行政收费项目并予以实施;
(四)应报备案的规范性文件未按照规定备案;
(五)作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或者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或者国家利益造成损失;
(六)拒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超越职权;
(七)拒绝执行行政执法监督决定,妨碍行政执法监督检查;
(八)其他违法行政行为。
第二十八条行政执法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滥用职权、滥施处罚;
(二)适用法律、法规、规章错误或者违反法定程序执法;
(三)在行政执法工作中徇私枉法、索贿受贿,或者采取其他手段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四)拒绝执行行政执法监督决定,妨碍行政执法监督检查;
(五)其他违法失职行为。
第二十九条行政执法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二十八条规定的,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应当作出以下处理:
(一)责令立即纠正或者限期改正;
(二)责令履行法定职责;
(三)给予通报批评;
(四)暂扣或者吊销行政执法证件,接受整顿、培训、考核;
(五)提请本级人民政府或者有权机关撤销违法行政行为;
(六)建议有行政处分权的机关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七)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处理措施。
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执行前款规定,可以向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发出《行政执法监督建议书》或者《行政执法监督通知书》。需要撤销有关行政执法机关的违法行政行为的,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向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发出《行政执法监督决定书》。
《行政执法监督建议书》和《行政执法监督通知书》加盖本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行政执法监督专用章,《行政执法监督决定书》加盖本级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专用章。
接到《行政执法监督建议书》、《行政执法监督通知书》和《行政执法监督决定书》的单位,应当在30日内向发出建议书、通知书、决定书的机关报告结果。
第三十条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法制机构对监督范围内行政执法机关和人员的违法执法行为,可以参照本办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一条有行政处分权的机关接到同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的建议后,应当认真调查,并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责任,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
第三十二条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法制机构和行政执法监督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妨碍行政执法监督人员履行公务,情节严重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被监督单位和人员认为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法制机构或者行政执法监督人员违法行使监督职权的,可以向其上级行政机关投诉和举报。有关行政机关应当对投诉和举报的内容进行调查、核实,并依法作出处理。
第四章附则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晋城市依法行政监督检查办法》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