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托传递财产:为高净值人士理财支招
个人信托制度弥补了许多财产制度的不足,财产的所有者不仅可以通过信托设计实现自己的各种未了的心愿,而且,通过信托避免了很多财产上的纷争,更好地协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据权威机构统计:自1979年到1999年的20年间,全国法院审理的离婚案平均每年递增9.08%,2004年全国法院审理婚姻家庭、继承纠纷一审案件116万多件,2005年此类纠纷虽有所减少,但总量也在100万件以上。
家庭财产分配与传承案件的不断涌现,增加了诉讼之累。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财产问题,不少人可以通过个人信托化繁为简,方便地解决问题而无后顾之忧。
之一
京城某私企老板张先生与妻子李女士离婚,为补偿李女士为家庭的付出,张先生提出,离婚后每月向李女士支付5000元,共支付10年。李女士同意离婚,但害怕张先生不能履行每月支付的协议,而要求一次性付清给自己的赡养费。张先生则担心一下给李女士这么多钱,她没有管理能力,而且担心她如再婚,其配偶会挪用或侵吞这笔钱财,于是两人在这一问题上产生了纠纷。
目前,解决婚姻中财产分配问题的工具主要有公证和信托两种。但婚前公证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婚姻存续期间的夫妻财产问题,因此主要针对婚前特别富裕人群。
相对公证,人们对个人信托要陌生得多。个人信托是指委托人(特指自然人)基于财产规划目的,将其财产所有权委托给受托人,受托人按照信托文件的规定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管理或处分财产的行为。婚姻家庭信托是由婚姻关系的一方或双方作为委托人与受托人签订信托合同,这种信托一般具有家庭破产时保障家庭基本生活、规避离异配偶或其再婚配偶恶意侵占财产等作用。现在很多离婚的案件常常在赡养费上发生分歧,女方多要求一次付清,男方则要求分期付款,大家相互不信任。这种情况下,设立离婚赡养信托是解决这类问题最有效的方式。
张先生可以去拿一笔钱去设立一个信托,一次性将赡养费付给受托人(第三方),指定李女士为受益人,并委托受托人每月定期付给李女士5000元,以保证其正常开支。李女士仅能得到赡养费却不能动用所有财产,满足了张先生的需求,而委托人通常是公正的第三方,李女士也不用担心赡养费青黄不接。通过信托,可以同时满足离婚双方的需求。
此外,有子女的离婚双方在考虑如何给孩子支付生活费时,也可以通过设立以孩子为受益人的信托的方式来解决。(信托法律网编辑)
之二
如果说个人信托在解决婚姻纠纷方面的应用只是牛刀小试,那么在遗产继承领域,个人信托则更有望发挥其重要作用。
去年,某著名画家、企业家不幸去世,其家人对千万遗产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夺;而香港明星梅艳芳遗产纠纷事件曾经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梅艳芳生前在律师的见证下订立了遗嘱,采取设立信托基金的方式向梅妈妈定期支付生活费,尽管梅妈妈付诸诉讼,但最终梅艳芳的遗产还是归入了她的遗产基金,并按照她生前的愿望进行遗产分配。同样是名人,同样是身后巨额遗产纠纷,一个没有遗嘱,至今令生者烦恼,死者不安;一个身后事早安排,立遗嘱、设信托,遗产纠纷尘埃落定。
利用个人信托,还可以实现对个人财富进行长期管理的目的。中国人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后人不经创造轻易得到先人的财富,所以不知珍惜,挥霍无度,前人创造的财产永远深陷聚与分、联与断、兴与衰、生与亡的悲情循环过程。而放眼海外,肯尼迪家族、洛克菲勒家族,历经百年而弥新,家族财富不但没有因为家族创始人的让位、辞世而分崩离析,反而日益壮大。
究其原因,家族的前辈没用像往常传统的遗产继承方式,而是运用了信托工具,在家族成员没有能力进行管理和掌控庞大的家族财产前,把财产以信托的方式,委托有能力的专业机构或者人员进行管理,使家族财产得以传承……(/)
之三
信托是一种有效的风险隔离制度,信托财产和委托人本人的其他财产是隔离的,信托财产之间也不能相互混用、交易,必须保持绝对的独立性;信托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其受托人是独立而客观的,他既独立于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方,也独立于这些产品和服务的购买方,是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会严格地按照委托人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为委托方制定切实可行的理财投资方案;信托制度打破了传统的财产权模式,信托设立后,委托人财产所有权就分化为受托人财产所有权和受益人财产受益权,如此,受托人可以对财产进行集中管理,从而实现资源优化整合,受益人则可以获得有效的收益。(trustlaws.net)
我国已经涌现出了一大批高净值人士,如何防范风险,保证财富稳定安全,保障家庭及子女将来的生活、教育和创业,并进而使所创基业持久传承都成为他们所面临的困扰,而个人信托无疑是一个非常适合的选择。个人信托制度弥补了许多财产制度的不足,财产的所有者不仅可以通过信托设计实现自己的各种未了的心愿,而且,通过信托避免了很多财产上的纷争,更好地协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