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及其航空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了加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管理,维护机场使用功能,预防事故发生,确保航空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民用机场运营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中国民用航空重庆市管理局是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的主管机关,负责经营管理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保证机场正常运行并负责划定区域范围内的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工作。

  在机场内活动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民航的规章、制度,服从机场主管机关的统一管理。

  第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机场的土地、各类建(构)筑物、附属物、设施和设备,都有维护机场秩序,确保航空安全、遵守航空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的义务;对违反航空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机场及其设施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航空安全法制宣传,依靠群众切实做好机场及其航空安全的保障工作。

  第四条机场的净空保护,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严格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保护机场净空和防止电磁干扰的规定和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市规划局《关于限制江北机场附近建筑物绝对高程的规定》执行。

  机场(包括通讯导航台站)的电磁环境保护,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GB6364-86航空无线电导航台站电磁环境要求》执行。凡在机场附近新设置各类干扰源、建筑物和设施,应遵守《中国民用航空无线电管理规定》并经市规划局、市环保局、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和机场主管机关批准,不得影响机场各类通讯导航设备功能的发挥。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事先征得机场主管机关同意,并报经市规划、环保及有关部门批准;擅自修建的,责令限期无条件拆除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产权单位和个人承担。

  (一)在机场(包括通讯导航台站、油库)净空保护及环境保护区域内建筑各项工程(包括架空输电线路);

  (二)新建超高或影响机场设备功能的建(构)筑物;

  (三)修建靶场、强烈爆炸物仓库等影响飞行安全的建筑物或设施;

  (四)修建影响机场电磁环境的建筑物或设施;

  (五)在距机场中心点半径七点五公里的圆弧范围内,修建可能在空气中排放大量烟雾、粉尘、火焰、废气而有碍环境视线,影响飞行安全的建(构)筑物或设施;

  (六)设置易与机场目视导航设施混淆的灯光、标志或物体;

  (七)在机场跑道东侧应予保护的用于修建第二跑道的预留地带修建大型建(构)筑物和铺(架)设管线;

  (八)必须无条件清除超过机场净空限制高度,遮挡助航灯光,影响供电和通讯线路和树、竹、农作物等。

  第六条机场的建设和使用应当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提高机场使用效率。

  新建、改建和扩建机场或在机场(包括通讯导航台站、油库)区域内建筑各项工程,必须符合江北国际机场总体规划,由机场主管机关上报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审批,并按规划管理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下列危害航空安全行为之一的,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和其他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一)无证或持无效证件进入飞行区、工作区、通讯台站、油库等限制区域和候机室隔离区;

  (二)翻越机场围墙、围栏、隔离网以及穿行排水涵洞;

  (三)移动、破坏机场设置的各种标志、标识、设备、设施;

  (四)在机场内耕作、收荒、放牧、拾柴、割草、打猎、凉晒谷物、堆放杂物、摆摊设点和教练驾驶车辆;

  (五)在埋有机场地下管道和线缆的地面上挖沟开渠、堆放超重物品、易燃易爆物品和倾倒腐蚀性物质及垃圾;

  (六)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饲养、放飞影响飞行安全的鸟类动物和其他物体。

  第八条凡进入机场的机动车辆,必须服从机场公安部门的指挥和管理,按指定的区域行使、停放。

  严禁擅自进入机场限制区,确因工作需要或特殊情况需要进入机场限制区的机动车辆及随车人员,应持有机场公安部门制发的通行证。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下列危害航空安全行为之一的,情节轻微,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机场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损毁、盗窃机场航空设施、各种管线和专用线及机场所属的各通讯导航台站的设施和设备;

  (二)在距机坪、油库区150米内烧荒、使用明火;

  (三)携带或裹夹枪支、弹药、管制刀具、警具和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物品,以及其它具有杀伤性、破坏性的器械及危险物品进入机场、飞机或托运的行李、货物中;

  (四)策划劫机和其它破坏民用航空安全的行为。

  第十条对维护民用航空安全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或奖励。

  违反本规定中机场净空保护、电磁环境保护等行为,由市规划局、环保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按照职责分工,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一条对依照本规定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二条本规定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