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实行集体合同争议仲裁的探索与思考

  鞍山市总工会自2001年以来,与市劳动仲裁部门密切合作,依法对企业集体合同争议实行仲裁。目前,已经仲裁结案企业集体合同争议53起,涉及职工6万余人,为职工债权保全和清讨企业所欠职工债务达6亿多元。这一举措,不仅切实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也为企业实施破产、兼并、重组、引资和失业并轨创造了良好条件,从而引起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这一做法已在全省推广,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反响。

  一、实行集体合同争议仲裁的背景

  我市集体合同争议仲裁有着深刻的背景。鞍山是一个国有企业比重较大,产业大军相对集中的老重工业城市。近年来,市总工会在参与国有企业改制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试点工作中,发现集体合同的签订率尽管逐年递增,但履约率却出现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困难企业集体合同履约率太低。由于我市是以冶金、机械行业为主体的重工业城市,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加之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导致一部分国有企业自身缺乏活力,陷入停产、半停产状态,长期拖欠职工工资、社会保险金、医疗费等福利资金,集体合同形同一纸空文。其中一部分企业,债台高筑、资不抵债,仅有的存量资产也被众多的债权人依法分割、执行走,企业事实上已成为一个空壳,导致这些企业无法按集体合同的的规定清欠职工的债务,因而引发职工群体性上访,甚至发生过激的“护厂”行为。例如,市农机厂由于种种原因停产已经3年多,累计拖欠职工工资31个月。在这三年期间,只发放了250元生活费,平均每月仅仅7元钱。全厂千余名职工多次发生集体上访。市轧辊厂也是一家停产多年的企业。2000年5月,本溪市一家企业为追讨市轧辊厂的欠债,通过法律诉讼程序,强制封存了市轧辊厂的部分设备。该厂有500多名职工闻讯后自发地聚集在工厂大门口,并用铲车封锁了大门,阻止法院执行人员拉走设备。前年,有家企业因长期拖欠职工工资和各种福利待遇,职工们拿着集体合同到处上访,但无人问津。主管部门管不了,相关部门不敢管。面对这种尴尬状况,引起了我们高度关注和深深思考。工会组织代表职工依照《劳动法》与企业签订的集体合同是重要的法律文书,是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法律武器。但是,为什么在法律效力上如此苍白。为了探索新形势下工会依法维权的新途径,我们深入学习了我国有关履行集体合同和解决劳动纠纷的法律、法规,并深入企业调研,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过去,我市在集体合同争议的处置上,往往是由行政主管部门出面协调,实际是用行政手段代替了法律手段。随着改革的整体推进和行政主管部门职能的转变,这种协调已经严重弱化,甚至成了真空。对不断发生的合同纠纷职工求助无门,政府束手无策。因此,建立和完善集体合同仲裁机制是加强法制建设的需要,是工会依法维权的需要,是推动企业改革、改制的需要,更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需要。正是基于这种理性思考和定位,使我们开始在实践中探索建立集体合同仲裁机制,运用集体合同争议仲裁这一法律手段为职工清讨和保全债权,提升了集体合同在法律上的强制作用,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效果。

  二、构建集体合同争议仲裁操作平台

  思路决定对策,没有创新的思维就难以有创新的作为。在对集体合同履约兑现诸难问题深刻剖析之后,我们从三个方面入手,构建集体合同争议仲裁的操作平台。

  一是抓好机制建设,为各级工会申请仲裁做好准备。建立集体合同仲裁机制有一个问题必须首先弄清,那就是集体合同争议与集体劳动争议在内涵上的差异。集体合同争议当事人是工会,集体劳动争议当事人往往是职工。如果职工行使诉权,而要回的资产是物将非常难以处置。从这一点看由工会行使诉权更为有利。当前如何看待工会是不是企业内部机构,还存在很大的误区,这个问题是工会能否具有诉权和工会签订集体合同,能否得到法律保护的关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争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工会法》等法律、法规,使党政领导、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群众认识到,集体合同履行的好坏,对保护、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一步提高履行集体合同的自觉性。在宣传过程中,我们明确提出基层工会组织是独立的社团法人,要求基层工会必须办理法人资格证书、代码证,建立独立账号,从而明晰了《工会法》调整的是企业工会和企业的关系,不是企业行政和企业工会的关系,工会不是企业内部机构,而是企业内的职工权益组织。这一关系的进一步确立,提高了工会的地位,有效地保证了工会诉权的实施。其次,我们加强了制度建设,积极创造条件,搭建集体合同争议仲裁工作平台。我们在与市劳动保障局共同组成鞍山市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的基础上,又与市劳动保障局、市经贸委、市体改委共同下发了《关于深化企业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和推行集体协商确定工资的通知》和《鞍山市关于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依靠职工群众搞好企业改制的规定》,对集体合同内容、企业改制的程序,要求做出规范性的规定,提出了已签订的集体合同,必须经上级工会验收,不规范的要缺什么补什么,形成了多方联动的工作框架。同时还规定各企业工会向企业发出的要约,企业方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为规范集体合同铺平了道路,为集体合同仲裁做好了前提准备。在提起集体合同争议仲裁的过程中,各企业工会组织肩负了大量的调查取证工作,为集体合同仲裁提供了真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市劳动保障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市政府领导的批示,为集体合同争议仲裁开放“绿灯”,创造条件,提供有力的支持,当地法院也开始介入仲裁的执行工作。第三,加强仲裁资产的监管。仲裁后的资产划到了以工会为代表的职工手中,如何管好这笔职工的血汗钱,防止资产流失,是工会所面临的新课题。目前,已经通过集体合同仲裁的企业对保全债权的监管,主要采取了三种方式:一是由上级工会主持召开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让职工选择处置方式。二是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对保全的职工债权进行管理。三是在职工自愿的基础上,以资产入股的方式寻求合作,盘活了资产,实现企业转型,推动企业再生。

  二是坚持“三个有利于”原则,选准突破点。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是协调劳动关系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何确保各类企业切实履行集体合同,使职工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是各级工会组织在新形势下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新课题。为了顺利推进集体合同争议仲裁工作,我们始终坚持“三个有利于”原则,即:实行集体合同争议仲裁,要有利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企业深化改革,有利于推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同时,我们又以抓典型示范为突破口,以点带面,深度推进。用事实消除一部分政府部门和企业领导的疑虑、误解,扫除实施仲裁的各种障碍。去年年初,我们抓住市化工二厂和农机厂改制有利时机,大力宣传集体合同仲裁的好处,得到了经贸委的有力支持,主管市长亲自做了批示,市总工会趁热打铁,随即和市劳动局组成了仲裁庭,开了我市集体合同仲裁的先河,并初裁告捷。市化工二厂是鞍山招商引资的重点企业,台湾中橡公司早在前年就与市政府签订了整体收购化工二厂的协议,但是由于该厂内债、外债沉重,尤其是内欠职工债务近3000万元,如果对职工债务不进行清欠,就无法按照收购协议精简人员和安置职工。去年3月,通过集体合同争议仲裁,为职工保全2500万元,分三批偿还内欠职工债务。中橡公司很快就按协议对化工二厂进行了整体收购,投入巨资进行技术改造,化工二厂获得新生,同时还安置50多名下岗职工回厂就业,失业职工也得到了经济补偿。市农机厂工会代表职工通过集体合同争议裁决,并履行法定程序为职工保全了包括土地在内的1300万元资产。这一裁决结果使企业在失业并轨试点中,有能力偿还拖欠职工的债务,并轨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上述两家企业集体合同争议仲裁在全市引起了很大反响,不但使企业工会干部和职工看到了集体合同的法律作用,而且也调动了政府和企业行政领导的积极性,为后续一些企业提起集体合同争议仲裁打下了基础。

  三是坚持两个维护的统一,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集体合同争议仲裁是一新生事物,作为工会组织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在提起仲裁时,不仅要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更要着眼于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最大限度地调动、保护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把维护国家总体利益和职工的具体利益统一起来。我市先期集体合同争议仲裁的10家企业,在仲裁后都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和股份制改造,努力促进企业和地区经济发展。通过集体合同争议仲裁做到有利于职工队伍稳定,有利于招商引资,有利于盘活国有资产。如市冷弯型钢厂是生产特型钢的企业,曾位列鞍山市地方工业企业第三利税大户。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生产经营陷入困境。1998年,该厂曾进行了一次产权改革,将主体生产线出售给原厂长。但他没有想办法搞活企业,而是出卖设备据为己有。工厂停产三年半,职工没有领到一分钱工资。去年5月,厂工会在上级工会支持和帮助下,提起集体合同争议仲裁,保全工厂内欠职工债务2300万元。2001年11月,当地法院执行了仲裁决定。随后,该厂进行了失业并轨工作,通过资产变现,确保失业并轨职工得到经济补偿和债务清偿。与此同时,厂工会还积极协助厂党政领导班子对外招商引资,开发锌铝钛合金板新产品。该厂进行的集体合同争议仲裁,不仅维护了职工权益,而且中止了不成功的产权改革,促进了企业的资产重组,实现了招商引资和新产品的开发。又如化工二厂,在仲裁前由于企业不能履行集体合同,严重侵犯了职工的利益,职工经常群体性上访,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仲裁后,由于清偿了内欠职工债务,顺利完成了失业并轨工作,企业整体被台湾中橡公司收购,并成为市政府在全市推广招商引资成功模式。从实践的效果上看,集体合同仲裁,不仅职工满意、而且政府满意、工会满意、企业满意,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最近,辽宁省人民政府下发的〔2002〕93号文件提出:“对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执由企业工会以社团法人的身份代表职工,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由劳动争议机构下达仲裁书。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不予受理或企业职工对仲裁不服的,工会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企业不执行劳动仲裁裁决和人民法院判决的,工会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执行前可申请财产保全。”同时规定,“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对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内容不完善的,应允许进行完善,并依法受理。”这就更加证明,我们的这项工作想对了,抓准了,干实了。

  三、实行集体合同争议仲裁的几点体会

  1、集体合同争议仲裁是依法治国、依法治会的客观需要。《劳动法》第十章第八十四条规定:“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工会法》第三章第二十条规定:“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请仲裁。”《企业破产法》第五章第三十七条中,明确把“破产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摆在第一清偿顺序。同时《工会法》第三章第二十条还规定“劳动争议仲裁组织应当有同级工会代表参加。”所以,集体合同仲裁,不是另立炉灶,也没有游离法制化建设的轨道。在立意和规范操作上体现了鲜明的合法性,是工会依法维权、依法治会在新形势下的具体体现。

  2、规范集体合同是仲裁的先决条件。建立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是协调、稳定劳动关系和工会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这一基本职能的重要举措。然而,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我市不兑现集体合同的企业相当普遍,在非公有制企业情况更不容乐观。一些私营企业无视法规政策和工会提出的建制方案,或拒不推行,或拖延建制时间;还有一些私营企业,集体合同由他人代签、合同内容也随业主意愿而定,避实就虚、避重就轻。要搞好集体合同争议仲裁,规范集体合同至关重要,这是新形势下工会运用法律手段,以法提起集体合同争议仲裁,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清讨债务、保全债权的先决条件。

  3、实施集体合同仲裁是工会履行维权职责的重要手段。在通常情况下,当职工与企业发生劳动争议时,多数采取上访的办法解决,很少想到从工会那里寻求帮助。因为多年以来我们工会组织依法维权的手段不多,力度也不大,难以得到职工的信任。通过集体合同争议仲裁,职工开始认识到集体合同的重要性和工会在企业转型期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独特作用。一些职工讲,通过这件事情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工会是我们的娘家人,我们没有想到的工会替我们想到了,我们想办又办不到的,工会替我们办到了。职工增强了对工会的信任感,工会组织增加了凝聚力。实践告诉我们,实行集体合同仲裁,对解决职工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保持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4、搞好集体合同争议仲裁必须提高工会干部依法维权的能力。依法维权,依法治会,是工会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它涉及面宽、要求高,没有一支政治、文化素质高,懂得法律知识,并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权的的工会干部队伍是搞不好的。俗话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搞好集体合同争议仲裁,工会干部必须努力掌握法律及其他有关知识,特别是《劳动法》、《工会法》等有关法律,把工会维权工作真正纳入法制化轨道。要善于借用方方面面力量,尤其是争取劳动仲裁机构和法院的配合和支持,以确保集体合同争议仲裁的顺利实施和仲裁结果的按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