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道路不文明陋习亟待治理

  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提供的数据,2011年5月1日实施“酒驾入刑”以来,至当年12月30日,全国公安机关查处酒后驾驶同比下降45%,醉酒驾驶同比下降45.3%,京、沪、浙等地下降幅度均超过50%,“酒驾重典”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然而“酒驾”之外,道路不文明的现象在当前社会仍然广泛存在,正在进行的上海“两会”上,部分代表、委员列举出四类不文明道路陋习,并纷纷纳言献策。

  “车不让人”:人行横道绿灯时应禁止机动车右转

  “车让人让出一份文明,人让车让出一份安全,车让车让出一份秩序,人让人让出一份友善。”这样的文明呼吁,如今在国内不少城市都能感受到,然而在多数城市,这样的文明情景仍然遭遇尴尬。

  上海市人大代表厉明今年专门提交了一份议案,建议上海在中心道路逐步推行人行横道绿灯时禁止机动车右转的做法。

  厉明介绍说,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时,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然而现实中,即使是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行人在绿灯时通过人行横道过马路,往往也要面临在车流中穿行的危险,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和国际友人,非常不适应。

  “之所以有规定却没有效果,关键是相关的法律规定是软性规定,导致机动车很少礼让行人。”厉明说,“‘酒驾入刑’这样的硬性法律,能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所以,要治理其他交通顽疾,也应该以硬性法规封住法律的空子。”

  近年来,杭州、福州、洛阳等一些城市大力倡导“车让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其经验值得其他城市和地区借鉴。厉明建议,上海等大城市应该推行在人流量比较密集的中心地区,在人行横道亮绿灯时,同时设置禁止机动车右转的红灯,并加强监督,切实保障行人通行的权利和人身安全,维护良好的城市道路文明形象。

  “喇叭乱鸣”:教育与处罚并行

  车水马龙,一个层面上反映出城市的繁华,另一个层面则难掩城市街头“闹哄哄”的景象。上海市政协委员曹正文认为,东京、香港、台北等大都市道路繁忙程度不输上海,然而这些城市很少有机动车恶意按喇叭,上海街头却常常是稍有堵塞便四处响起刺耳的喇叭声。

  曹正文调研了解到,“喇叭乱鸣”其实是司机心态浮躁的表现,不少上海司机有习惯性按喇叭开车的毛病,前一辆车稍有慢行,后一辆车便按喇叭。他曾在上海某条公交车线路调查,发现一些司机从起点站到终点站,按喇叭次数从45次至75次不等,一些司机甚至是过马路必按喇叭。

  如何缓解和纠正这样的陋习?曹正文就上海上南巴士公交车推行的“间歇喇叭按法”进行了深入了解。他发现,这一做法主要是要求司机在第一次按喇叭后,至少要过3秒钟才能按第二下,以此逐步遏制司机恶按喇叭的陋习。

  曹正文认为,“间歇喇叭按法”的做法可以推广。为保障这一做法得到切实推行,他建议一方面应该将公交车、出租车司机恶按喇叭列入考核内容,组织监督员对一些司机恶按喇叭的行为进行暗访,定期考核,有奖有惩地逐步树立“安静驾驶”的观念;另一方面,要求公交公司、出租车公司对司机进行宣传教育,并通过这些司机的倡导、示范来推动整个城市的道路文明。

  “校门拥堵”:加强疏导与限制

  进入汽车社会,孩子上学、放学由家长驾车接送的情形越来越普遍。上海市政协委员郭友龙了解到,私家车接送子女上学、放学,常常造成学校门口短时间车辆聚集拥堵,甚至阻塞交通,留下两类交通隐患:

  一是除了私家车,还有不少父母驾驶电瓶车、摩托车接送孩子,小型机动车在其他车辆中穿行,常常造成道路通行缓慢,高峰时段不仅拥堵,而且很容易发生擦碰,留下安全隐患;二是随意停车现象突出,不少接送车辆占道停车,随意启动或者掉头,加剧道路拥堵,也增加了交通事故隐患。

  郭友龙表示,虽然学校门口常常有交通协管员维持秩序,但由于协管人员只能劝阻,没有执法的权力,对于校门口乱停乱放乱驶的问题缺乏足够的威慑力和监管力。为此,他建议交通管理部门应该在学校上学、放学时段加强周边地区的交通状况维护,包括可以在这些地段实行一些临时措施,例如禁止车辆掉头、严禁在非临时车位地点停靠车辆、在上学和放学时段对相关路段实行单行管制等等,保障校门口交通安全、通畅。

  “驾车打手机”:借鉴“酒驾”强化治理

  大城市堵车已成为一种广受关注的“城市病”,除了车辆急剧增加、道路设计不合理等制度性缺陷外,一些道路不文明行为和驾驶陋习,也是加剧道路拥堵的重要原因,驾驶员开车时打手机便是其中之一。

  上海市政协委员龚新高了解到,不少驾驶员都会在驾车过程中接打手机,虽然交通法规明确规定驾驶员行车时不得接打手机,但实际效果却不明显。他认为,这样的行为不仅会使驾驶员在驾车时减速行驶,影响整个路面的正常行驶,同时还会导致驾驶员注意力分散,遇到紧急情况时容易出错,如同“酒驾”一样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因为这样的情形而导致交通事故的案例,亦时有发生。

  龚新高建议,应借鉴“酒驾”治理的经验,加大对开车接打手机行为的查处力度,如对驾驶员行车接打手机行为进行专项整治,从严查处,一经发现轻则扣分、强制参加培训,重则吊销一段时间的驾驶执照。此外,可充分发挥道路监控设备的作用,加强取证工作,对驾车接打手机的现象与超速、闯红灯等行为同等力度处罚,降低交通安全风险。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开车接打手机的危害性宣传,通过形象、公益广告等形式逐渐使其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