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欺诈花样多,冒用电邮骗取货款
合作多年的国外老客户,因资金周转不灵,收了货却想方设法不付钱;冒充国外知名企业与出口企业交易,收货后买家却失联了……在市商务局、市金融局主办,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惠州办事处(以下简称“中国信保惠州办事处”)承办的第七期惠州“信保大讲堂”公益培训中,出口信保资深人士通过实际案例,向外贸企业传授如何识别国际贸易中的常见欺诈手段,同时针对性地提供解决方案,帮助企业防范风险。
现象
今年国际贸易欺诈频次有所增多
“今年以来,国际贸易风险呈现四类特点。”在第七期惠州“信保大讲堂”公益培训上,中国信保惠州办事处处长助理胡XX介绍说,经过对今年国际贸易保险出险案例的统计分析,买方破产风险高企、局部区域政治风险因素导致的损失增加、贸易纠纷导致扣款风险频发和贸易欺诈,这4种情况都是较常见的外贸风险。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贸易欺诈。胡XX分析说,今年以来,国际贸易欺诈发生的频次有所增多;欺诈手段更多样化,出现假主体、假合同、假邮件等多种形式;牵涉主体扩大化,以前是中间商欺诈较多,现在发展到货代、银行和其他买方等都曾有出现过。
案例1
冒充买方身份交易企图骗取货物
某出口企业A与限额买方(即经保险人批复过有效信用限额的买方)曾有过交易。一位自称为限额买方的采购人员X,“代表”限额买方与出口企业A签订销售合同,合同原约定收货地址为限额买方的法国地址,支付方式为OA30(即货到30天付款)。在A发货前,X发了封邮件要求A修改发货地址,把货发到非洲的多哥。
由于路程较远,货船还没到港,付款期限已到,A企业就要求X先付款,随后X向A出具了法国农业信贷银行的保函,要求企业A在2013年12月31日前放货,并承诺放货后5个工作日全额付款。由于适逢法国圣诞假期,A无法马上向银行核实保函的真实性,所以并没有向对方放货。后来经相关机构调查发现,X提供的保函是伪造的,X还伪造印章和假签名签署合同,企图通过指示修改发货地址来骗取货物。A了解情况后,及时终止交易,才没有上当受骗。
支招三招防被“假李逵”欺诈
“如何识别国际贸易中的‘假李逵’?”胡XX说,如果要识穿国际贸易中这类假买方欺诈案件,可首先观察其是否具有以下5个特征:一是多数为首次合作;二是合同流,多数单证齐整、签章齐全;三是货物流,一般是货发第三方;四是资金流,双方多数并无资金往来;五是沟通往来中,联系邮箱、电话非真实买方公司邮箱和电话。胡XX提醒,在国际贸易中,如果没有对方一个明确的承诺,货发第三方是一件比较危险的事情。
如何防范被有问题的“假李逵”欺诈?胡XX说,一是通过眼观,看清买方注册名称、注册地址、注册号、使用邮箱、联系电话等与公开信息是否一致;二是多沟通,通过公开信息上记载的联系方式核实联系人身份(或中间人的授权),采用“官方”的联系方式进行往来;三是摸清对方底细,例如可要求买方通过公司账户支付一小笔预付款,或向买方资信报告上的地址递送样品或小礼物,看买方公司是否真实存在。
案例2
假冒企业邮件骗买方付款到第三方账户
某出口企业出运货物后,企业邮箱系统被网络黑客入侵,黑客利用出口企业邮箱发送邮件给买方,买方根据黑客邮件支付货款至第三方账户。骗子利用与某出口企业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邮箱,告知买方更改收款账户,买方据此向第三方账户支付了货款。当买方要提货时,出口企业却没收到货款,不敢贸然发货,面临没按合同履行交货义务被买方追偿的风险,纠纷因此发生。
支招
完善书面合同保持沟通
胡XX指出,类似上述第三方恶意介入贸易过程致损的相关案件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在出口企业应收汇日前,第三方通过与出口企业邮箱较为相似的邮箱,冒充出口企业邮箱向买方发送变更结算账户的邮件,导致买方根据第三方指示将货款支付到第三方指定银行账户;另一种是在出口企业应收汇日前,第三方侵入并盗用出口企业邮箱,直接向买方发送变更结算账户的邮件,导致买方根据第三方指示将货款支付到第三方账户。
要防范这类风险,胡XX认为,买方首先要尽到注意义务;其次最重要是要完善书面合同条款,锁定更改合同条款的有效方式;第三是与买方保持顺畅沟通,及时跟进买方付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