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司机驾龄3-6年爱出事故

  近日国内一项研究表明,6%至8%的驾驶员有交通事故倾向,他们制造了约30%的交通事故。这项历时28年的研究发现,事故倾向性驾驶员普遍具有对车速估计偏差、注意力缺陷、安全意识不足及对危险的感知力低下等11项生理心理行为特征。昨天记者从天津市交管部门了解到,虽然近期本市交通事故持续负增长,但确实存在少部分驾驶人“小错不断”频频出现交通违法行为,导致他们“爱犯错”主要有四个原因。

  本市情况

  3至6年驾龄司机“爱出事儿”

  据本市交管部门一项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春运期间,全市适用一般程序交通事故起数、死亡和受伤人数、直接财产损失数额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4.37%、23.26%、7.42%和11.81%。

  “虽然近期本市交通事故持续负增长,但从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来看,部分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仍是‘祸首’。”据交警分析,确实有少部分驾驶人“爱出事儿”。频频出现交通违法行为的,往往集中在一些驾龄在3至6年的司机中,他们容易过于自信,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不错,对危险的感知力过低,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或是开车时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疲劳,这些都极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研究成果

  三步走给驾驶员系上“安全带”

  据了解,由科技部批准成立的“国家车辆驾驶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出的道路安全策略理论和产品目前已经在全国400多个城市运用,涵盖驾驶员考试科目、驾驶员筛检测试等多个环节。为减少事故倾向性驾驶员“犯错”几率,研究提出筛选、矫正、治理“三步曲”,通过分析交通事故倾向性驾驶员的心理生理、行为习惯,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为这些有事故倾向的驾驶员系上“安全带”。

  专家观点

  “软管理”可减少司机犯错但非万能

  “通过这种‘软管理’来实现对交通的干预,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这在全国和本市都有应用先例。”天津交通职业学院高级工程师刘亚平教授如此评价这项研究。

  刘教授和同事们曾经做过一项“人的生物节律周期性研究”,就是通过测定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并形成“预案”,来最大限度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比如针对司机高血压病史的形成原因、发病周期等一系列特征来对司机是否适合开车做出预判。”但此项研究主要的针对人群是职业司机。

  刘教授指出,因为人的情绪以及生理心理的变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天气、堵车等外部环境,因此通过“软管理”来完全实现对所有交通事故的控制,是不现实的。因此,如果在考驾照的时候加入对驾驶人的心理测试,或许也不能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人”不是机器,通过这种“软管理”减少司机“犯错”的机会,也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