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大道从城市延伸至乡村
接二连三的校车事故刺痛着人们的神经,政府的雷厉风行也有目共睹。先是在本月11日出台了《校车安全条例(草案)》;4天后,公安部又宣布要“以最高的路权为校车提供保障服务,以最严的措施查处校车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表达了全力为孩子们建设一条“平安大道”的决心。
“平安大道”的蓝图让人心动。但是,细究起来,最高路权、最严措施,在城市落实比较容易,如果放眼幅员广阔的农村,这两“最”则似乎有些空洞——乡村本没有公交车道,因此也不存在公交优先权;而在漫长且路况复杂的农村沿线设警查处,难度也比较大。
不可回避的事实是,校车事故多发于农村或小城镇,如近期分别发生于甘肃正宁和江苏丰县的校车事故,均是如此。因此,正视农村现实问题,把方案落实到细处,平安大道才可能从城市延伸到乡村。
这些年大规模的撤点并校后,许多农村学校对校车几乎是刚性需求。在最近的丰县事故中,部分孩子距离学校10多里,在冰冷的冬天,靠家长每天接送是不现实的。
因此,校车系统建设本应该与撤点并校同步进行,政府以往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好。不能把校车建设推诿于学校自身,即便少数有配套校车的学校也承受不起。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经费使用可谓捉襟见肘,笔者曾经做过教育方面调研,对此深有体会。《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已经关注到了农村校车的建设,相信会有可行方案。但是,只要政府补贴不到位,试图把部分资金困难转嫁给学校或家长,一旦收费超出农村消费水平,“黑车”势必会卷土重来。
平安大道的建设,还有“路”和“人”的问题。村村通工程需要加大力度,而国人交通安全意识的淡薄,想必大家皆有体会。这二者都非朝夕可以改善。因此,农村平安大道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未可乐观。只有正视车、路、人的问题,持之以恒地宣传,一点一滴地改进,让校车的特权不仅体现在路权上,也铭刻在所有人心上,乡村平安大道才会真正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