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关”电子平台功能简介
“大通关”电子平台是“大通关”工程的重要支撑,是相关政府部门、企业之间进行数据采集、存储、交换的信息枢纽。通过该电子平台,实现口岸数据信息共享,数据“一次录入,全程使用”,加快口岸信息流,为上海口岸通关工作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供技术保障。上海亿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受市政府委托,负责“大通关”平台建设和运营。
在市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口岸各相关单位的大力协助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大通关”电子平台的基础框架基本建成,初步形成物流信息服务、数据处理与交换、加工贸易联网监管、出口加工区物流联网监管、网上电子支付、跨国采购信息服务等六大核心服务功能,不仅为提高口岸通关效率、改善贸易投资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并为全市物流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环境建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1、建立电子平台基础框架
(1)建成了1100平方米的中心机房,日数据处理能力达到100万笔,能够满足未来3到5年业务增长的需要。目前已容纳了“大通关”平台和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上海分中心的主要设备、上海外贸外资数据库服务器、跨国采购平台服务器、加工贸易企业托管服务器等。初步形成上海口岸通关物流和外贸、外资数据集中管理模式,为进一步实现各类应用服务,全面发挥口岸数据处理功能奠定基础。
(2)建成了覆盖海港、空港、口岸相关单位,以及各主要产业园区(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的宽带网络,可提供16兆专线接入、60门(可扩到120门)拨号接入和高速INTERNET接入,满足口岸管理部门、企业和相关单位数据传输接入的需求。并实现了与海关总署和质检总局业务平台的信息联网,使上海口岸信息网络与国家部委的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共享信息。
2、形成六大核心服务功能
(1)电子单证传输和处理功能。目前,上海口岸58种常用通关物流单证中,已有41张实现电子化,占70.7%。2003年,电子报文传输量达1884.2万份,同比增长102.11%。电子装箱单、CSI(集装箱安全倡议)信息服务、预配舱单、进港装箱单等电子报文开始正式起用;电子提货单正式运行,实现凭海关、检验检疫放行和电子提货单信息作为企业提取货物的依据;世界排名前二十位的船公司,以及联合船代、外代等大型船代使用平台开展电子订舱;进出门报文、装卸船报文、驳船装卸报文和箱管信息等数据传输服务帮助船公司大大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内支线舱单报文传输、海事局船舶申报系统、散杂货码头关、港共享信息传输项目投入试运行;出口加工区企业送货单、调拨单等开始传输;浦东机场监管区企业申报、海关查验放行等数据全面实现联网传输。
(2)通关物流信息服务功能。2003年,口岸物流信息统一发布平台——“亿通网”(www easipass com)增添了报关现场放行、查验反馈等功能,进一步提高了口岸执法的透明度。截止2003年底,注册用户已超过30000家,比上年增长87.5%。作为国内最大的口岸物流信息增值服务网站,目前“亿通网”有67%的用户来自上海以外地区,用户遍及全国各省市(包括台湾地区),促进上海口岸服务功能向长三角、长江流域乃至全国辐射。
(3)加工贸易企业联网监管功能。加工贸易企业联网监管项目在2002年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其推广应用被列为2003年“大通关”工作重点。在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上海海关和市外经贸委的大力支持下,依托上海“大通关”平台,加工贸易企业联网接口软件已推广到62家年出口额超1000万美元的加工贸易企业,大大促进了上海加工贸易的发展。
(4)出口加工区物流联网监管功能。根据市政府大力发展高科技出口加工业的决策,由市信息委、上海海关负责组织,亿通公司实施了上海五大出口加工区联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国内物资调拨、区内物资调拨、临时进出区管理及海关监管等一系列应用系统,通过了2003年11月海关总署组织的出口加工区封关验收。以此为基础,按照“大通关”平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原则,编制了《上海市出口加工区物流联网监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得到市发改委正式批复立项,为2004年进一步推进“5+1”重点区域联网及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创造了条件。
(5)网上电子支付功能。按照市政府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及大通关平台建设规划,在原海关税费EDI电子支付系统的基础上,按照实现口岸支付“一卡通”的目标,于2003年初启动网上电子支付系统设计、开发,并于2003年10月正式上线运行。目前已在平台上进行进出口关税及检验检疫、理货、码头、船公司各类口岸通关费用等共20余项税费的电子支付,并有长期付款单位、预约付款、指定缴款单位、分级管理等特色功能和个性化服务。截至2003年底,已累计实现税费支付人民币1.37亿元。
(6)跨国采购信息服务功能。2003年4月30日正式发布上海跨国采购网(www?sourcingcn?com)。在7月底“非典”后举办的全市第一次大型会展活动——2003年上海跨国采购洽谈会上,成功地为国内外采购商、供应商提供了交易配对、信息发布等服务。通过在会后继续跟踪、调查客户的需求,初步形成了为跨国采购商提供采购服务的经营思路和服务模式。目前已发展注册国际采购商会员750家,国内供应商注册会员75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