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艺术品市场,“原罪”,在心态失衡

  无论《拍卖法》怎么修改,专家强调,拍卖法六十一条第二款都是不应该碰触的。“现在那么多人对这一条款有意见,恰恰揭示了社会普遍存在一种侥幸心理、投机行为,那些买了东西转手赚了大钱的,谁也不会想给拍卖公司分点钱,赔了钱的就说拍卖公司弄虚作假,可见人们的心态失衡了。”

  专家认为,文物艺术品市场的问题,说到底不是一个拍卖程序问题,而是鉴定问题。把鉴定问题归入到让拍卖公司保真上,这是很荒唐的。“像《功甫帖》,让拍卖公司保真,能做到吗?哪位专家说了算?就是谢稚柳、徐邦达在世的时候,他俩关于张大千的《仿石溪山水图》都有过真假之争,而且至今仍是一段公案。当然,我也主持过不少保真的珠宝拍卖,因为玉石类一上仪器,真假立判。但字画等古董,没有谁百分百准确。所以,艺术品市场的问题,出在鉴定环节,出在人心的浮躁上,跟拍卖程序无关。”

  在专家看来,收藏者的心态一定要放正,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买自己喜欢的,心情愉悦、心态平和最重要。如果社会大众都把艺术品跟金钱紧紧联系在一起,就会出现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