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除了老板,其他员工竟然都是劳务派遣

  7月1日起,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将正式施行,新版《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做了新的法律规定。违法的劳务派遣行为有哪些猫腻?无锡如何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行为?记者昨天采访了市劳动监察支队。

  猫腻1:用工单位滥用劳务派遣

  在刚结束的劳务派遣行为专项整治中,市劳动监察支队共检查了136家劳务派遣企业,涉及派遣员工175337人。劳务派遣本应是一种用于临时性、替代性、辅助性岗位的补充用工形式。但许多用工单位存在滥用劳务派遣的现象,被检查的用工单位使用劳务派遣职工占这些岗位用工总数的47.51%。市劳动监察支队队长陈剑斌说,“我们检查了一家企业,除了老板,其他员工竟然都是劳务派遣。”劳务派遣员工不仅与正式员工待遇差别较大,而且常要超时加班,严重违反了劳动法规。

  猫腻2:劳务派遣企业向求职者乱收费

  从镇江来无锡工作的王先生愤愤不平地跟记者讲述自己的求职经历。他经一家劳务派遣公司介绍到某台资企业工作。入职前,王先生被劳务派遣公司的工作人员带到新区医院进行体检,体检费由新公司报销。但是在体检结束后,劳务派遣公司的工作人员硬要向王先生收取50元的“服务费”。“我早已交了介绍工作的费用,但是对方不依不饶,就是不开车送我回去”,人生地不熟的王先生无奈之下只好缴费。

  猫腻3:截留劳务派遣员工社保费用

  一小部分劳务派遣企业,尤其是新成立的中小型劳务派遣企业,利用劳务派遣人员流动率较高的特点,不按规定及时为全部派遣职工办理社会保险,截留部分社会保险费。

  市劳动监察支队25日晚收到了新区一家外资企业的举报信,举报某人力资源公司截留了劳务派遣员工1个月金额19万元的社会保险费。陈剑斌说,对于规模较小、管理混乱的劳务派遣企业将予以严厉打击。

  除了截留社会保险费,一些劳务派遣企业不直接发放劳务派遣员工的工资,不参与劳务派遣员工的管理,仅以较低的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为“诱饵”吸引用工单位与其合作,貌似人事外包服务,实际已沦为了部分用工单位逃避社会保险责任的工具。部分用工单位甚至为了降低用工成本,和劳务派遣单位勾结,以较低基数为员工参保或为员工参缴农保,逃避监督检查。“违法的劳务派遣行为,不查原始账册很难发现,希望劳动者一旦权益受到侵害应当立即向劳动部门举报。”

  规范:255家劳务派遣公司面临洗牌

  “无锡去年处罚违规劳务派遣金额达200余万元,今年以来已有100多万元,省内其他12个城市处罚金额的总和不及无锡的一半。”陈剑斌说,2011年无锡有166家劳务派遣公司,而现在已攀升至255家。而南京、苏州的劳务派遣公司的数量保持在800-1000家。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要求劳务派遣公司的注册资本从原来不少于人民币50万元,提升至200万元,并且要求取得行政许可,具有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固定的经营场所和设施等。劳务派遣员工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这意味着劳务派遣公司成立的门槛提高了,面临洗牌的局面。市劳动监察大队将利用新法实施的契机,把劳务派遣企业、用工单位纳入日常监控范围,依托劳动保障两网化管理机制和社保平台,实时采集相关单位的用工信息,依法及时打击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