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医改与教育改革对内需的拉动作用
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在更大范围内融入到国际市场与世界经济之中,外贸出口一度成为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对世界经济的依赖度也在不断提高。据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仅为45%左右,而2004年以来对外依存度达到了60%,到2008年时对外依存度已经高达80%。对外依存度的大幅提高降低了中国经济的独立性,加大了中国经济的风险,在世界经济遭遇重创的时候,中国经济将不可避免地遭遇冲击,这正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中国经济也未能幸免的原因。
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2008年11月份我国启动了4万亿的扩大内需措施,经过一年多的实施,效果初步显现,中国经济出现了复苏的向好势头。但是由于扩大内需涉及到许多体制性问题,如医疗改革和教育改革等,仅仅依靠政策安排是有限的,而且也会使扩大内需的政策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可能会出现效果与预期相悖的情况。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政府政策的过与失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教育课。
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政府通过扩大内需和增加投资的应对政策使得国内经济从危机中迅速复苏,到2000年中国已经完全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出现快速增长。而就在扩大内需的政策鼓励下,与普通居民生活相关的教育、医疗等制度,也开始进行全面的市场化改革。当时的教育部门采取了经济学者提出的通过高校扩招、实行全额自费来拉动内需、减少国家投资的建议,结果使普通居民家庭尤其是农村承受了沉重的学费负担,并且由于扩招人数剧增,高校教育资源没有相应提高,引发了不少问题。另外,医疗保险问题也频频出现。1998年的医改可以看做是我国城市医疗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在1998年年底政府制定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虽然在政策的鼓励下医保的覆盖率出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但是由于医改没有政府投入财政作保障,且大部分人的免费医疗待遇被取消,在地方政府片面强化市场化的情况下,导致一些公立医院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淡化了公益性质,相对应的是药价和医疗费用的增加,“看病贵”和“看病难”成为普通居民尤其是农民面临的一大问题。
在此情况下,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虽然取得成效,但是由于配套机制改革不完善,弊端频现,普通居民苦不堪言,无法从经济增长中受益,政策效果大打折扣。从上面的教训中我们可以发现,导致两项改革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都是政府对公共事业的支持力度和财政投入不足。我们知道,扩大消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居民的私人消费,二是政府的公共消费,其中政府的公共消费对居民的私人消费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政府的公共消费又是与公共服务联系在一起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会对居民私人消费产生严重的“替代效应”和“挤出效应”,使得本应由政府公共消费偿付的部分由居民私人消费来替补,从而减少私人消费在其他领域的消费能力,同时也降低了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并且还有可能增加居民对未来消费风险的担忧,使消费能力大大降低。因此,扩大内需既需要相应的政策安排,也需要大力推进体制改革,以体制的完善来推动内需的扩大,这样才会收到良好效果。
中央政府正是吸取了前次的经验教训,在应对本次金融危机的时候,一方面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加大配套体制改革的完善和发展,其中最为重要也是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就是医疗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关于医疗改革的话题,自2007年开始在全国两会上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且在刚踏入2010年之际,关系整个新医改进程的公立医院改革“路线图”就正式呈现在了公众的面前。2月23日,卫生部公布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虽然与2009年4月份推出的医改方案出入不大,但是《指导意见》的核心要点包括:以公益性为核心,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增设药事服务费,该项费用纳入医保,这项措施被视为改变之前体制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我们知道,医改是涉及到亿万人民幸福安康的大事,也是新医改中最核心的部分。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首先必须要有一定的增量,即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增加城乡医保国家出资金额,从防和治两个环节入手,提高国民医疗健康保障的力度;其次是重塑公益性的公立医院体制,对医护人员可以采取适当的“养廉”措施。由此可见,此次对公立医院改革的出发点是要建立政府购买的经济补偿制度,即国家承担公立医院医护人员的部分工资补贴和政府统一采购的基本医疗用药费用,地方政府承担公立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器械的购置费用,以消解公立医院强烈的创收愿望。
关于教育改革的问题近日也被提上了日程,历时一年半、数十次易稿,关系中国教育未来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2月28日终于向社会公布,该意见稿中,针对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在工作方针中,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两大工作重点。该意见稿中的亮点很多,包括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予以资助,提出在每个受教育阶段,都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受教育者提供相应的资助政策;打工子女就近升学的政策;逐步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鼓励更多学生加入到职业教育中来;制定学前教育办园和收费标准,对于公办园,政府要在现有的情况下增加投入,特别是要在公办园的建设中充分考虑到低收入家庭子女受教育的问题,重点考虑低收入家庭和农民子女受教育问题;对于民办幼儿园,政府也要扶持,包括资金支持等。另外,还要对教师工资待遇进行提高。该规划政策更多强调了政府的投入能力,不但要解决低收入居民子女以及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而且也有望解决区域、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状况,这些都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居民素质的提高,从而更加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虽然改革之路充满了艰辛和障碍,不过我们相信,在国家和民众的共同努力下,制度改革会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而制度的良好发展将会促进中国内需不断增加,中国经济将加快复苏,经济向好步伐将会加速迈进!